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8部分

少。當然,這不怪大家,只怪老天爺不開眼!”

看著眾人聚精會神的聽著,田之壟繼續道:“只是讓人奇怪的是,天下如此,但在那晉西北的五寨堡,同樣也是大旱災,年末卻是大豐收,各位很奇怪吧(場下眾人騷動議論)。田某也是同樣奇怪,這幾年五寨堡的名頭一年比一年響,所以去年我忍不住去了五寨堡一趟。去了之後,才叫大開眼界,長了長識啊。人家種地,田頭一眼看不到邊不說,不管是播種還是收耕,都是用一種機器,足以抵得十人之用。他們的麥田澆水,是直接用大水車將水從河上提出,水渠還一路修到田間地頭。

他們使的那些肥料,聽都沒聽說過,如此下來,就算是災年,又哪有不豐收的道理?”

“所以田某也很是心動,決意學習五寨堡的經驗。大家也知道,眼下我們東陽這種佃租的法子,大家各忙各的,你有牛,我沒牛,如何使用?要修一些河渠,單門獨戶的,又有什麼法子?要大家修,錢糧又如何出,都沒一個章程。大災來了,大家也只得各顧各的,這樣下去,怎麼能不欠收呢?哪對抗得了天災呢?因此,眼下這種耕種租佃方式是需要改變了,如那五寨堡一樣。”

一個老年些的佃農道:“只是田大少,改變租佃方式後,我等的田地還有嗎?要知道,我們現在有家口的人,上有老下有小的,沒了田地,我們就活不了啊。”

眾人紛紛道:“是啊。是啊。求田大少仁厚啊!”

眾人見田之壟神情堅決。怕是改變不了他地意見。只得無奈接受。而且那個什麼五寨堡大家也多少聽說過。一些說書先生曾有來唱過報。說起五寨堡地一些事情。其實大家也很奇怪。別人大災都是欠收。他怎麼卻是大災豐收呢?眾人想不明白。只得歸功於五寨堡地主人黃來福本事好。田大少要這樣做。持論也正。大家想想也是可以理解。只不過擔憂改變後。自己家內地活口問題。如果失去了田地。大家在東陽幾十年了。難道還要去背井離鄉不成?

田之壟道:“各位鄉親。我明白大家地憂慮。雖說現在東陽流民不斷。不缺乏耕地地人手。不過幾十年地鄉親。我田之壟也不是薄辛之人。田地改變耕佃法子後。原來地人。還都會僱傭。就算有些富餘下來。田某還要開辦一些作坊。同樣都會僱用。所以這點大家不用擔心。”

聽了田之壟地話。各人才放下心來。雖然從佃農變成僱工後。不知道前景如何。不過只要有活做。有口飯吃。總有些希望。不

如何。大家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此後。田家地改變便開始了。鎮上很多人議論。各樣風言都有。許多人在看好戲。不過田之壟地決心不變。他將佃農身份全部變成僱工。先簽訂三年地契約。他統一安排。組織人手。先修各田間地頭地水利。修了許多水渠。挖了許多井。還買來了許多地五寨堡水車。還有大量地耕牛等。雖然投入錢財巨多。被一些人罵為敗家子。不過田之壟並不退縮。

他又向五寨堡購買了大批的使用農具,還有種子及肥料等。此外,田之壟還對田莊的生產非常關注,從買谷種、浸稻種、買牲畜、置農具、下種、蒔秧到收割,樣樣都參與管理。

他還買來五寨堡的農書,依造上面,對每樣作物的種植和管理都有了精細的安排,並按照月份、節氣、天晴、陰雨等,全年每月份的生產都作出了嚴格的規定安排。正月天晴時,便吩咐僱工們墾田、種桑秧、理菜麥溝、倒芋田、刮蟥等事。陰雨時,又吩咐僱工們修桑、刮蟥、泥、載、劈柴、治畦坂、修路等事。每月每日,每個僱工們都有自己的職責。

此外,他田莊裡種植的作物也是品種多樣,包括稻、麥、豆、菜子等。此外還有蔬菜,棗、桃、柿、櫻桃、桔等果品,木、桂花、紅花、繡、柏、檜、棕等花木。大部分賣出。單單他的田中,就有千餘畝地種紅花,每年賣紅花可收入**百兩銀子。

東陽鎮河網多,田多窪蕪,田之壟還趁鄉民逃農而漁,田之棄弗的時機,賤價購買了大量田地。仿效五寨堡,將低窪處鑿為池。開挖出來的水池百餘,全部畜魚。池上又築舍養豬、雞,魚食其糞易肥。又在旁邊較平坦一些的地方,種上蔬菜。光光這些收入,就是往常純種田的三倍。

讓原來佃農們放心的是,他們的身份轉為僱工後,田之壟並不虧待他們。平日裡,夏秋一日葷,兩日素,幹活時,則每日連葷,春冬一日葷,三日素,幹活時同樣如此。而且葷日肉每斤食八人,豬腸每斤食五人,魚亦五人。還有不論忙閒,每日還有三人飲酒一杓。這樣的待遇,雖然沒有佃農自由,但勝在穩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