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6部分

…25 23:29:35 本章字數:3993

關於五寨堡要開建大學堂,在座眾人都是聽說了。也是,到了現在為止,連五寨堡的軍戶屯丁們,連到五寨堡來的僱工商賈們,五寨堡帶各地農場,人口己經突破數萬。這數萬人口中,適齡兒童就有千人以上,此外還有許多半大,可以接受教育的青少年。

黃來福自然知道教育的重要,所以早在去年大豐收後,就在謀劃興建大學堂的事,進入今年八月份後,他更是決定破土動工,讓五寨堡軍戶孩子們早日接受教育。

不過他這個大學堂和大明別地有些不同,學堂裡除教孩子們一些傳統的禮、射、書、數外,還會教一些農技知識,一些商業管理知識,並且還要有一些軍事的訓練。這些孩子成才後,除了一部分參加科舉外,他們將大部分都留在五寨堡當地發展。

對於五寨堡將要建立大學堂,訊息傳出後,不論是五寨堡軍戶們還是屯丁們,都是非常支援和贊同,連附近州縣的官員們聞聽後都是非常讚賞。話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對於知識的尊重,不論在眼下大明誰的心目中,這種觀念都是根深蒂固的。

就連五寨堡的一些商賈們,也打算踴躍捐助,以博得五寨堡軍戶們的好感,留下美名。

而五寨堡大學堂要開設,這過千的學生,自然需要的先生就多。這些先生。除了一些可以從附近衛學文廟挖角外,餘下地,自然都是要從五寨堡當地一些文人中聘請。

而每月二兩銀子的月俸。足以讓許多做著帳房的文人們心動了。或許有一些到五寨堡地文人可以不在意月俸,但顯然做教書先生,總比做記帳的帳房要高雅得多。

此時聽了這人這樣說,張成德和楊東平幾人都是露出了注意的神情。張成德興奮地道:“明鼎兄說得對,我等飽讀詩書,總不能一直蒙塵與此,做帳務,終歸是埋沒胸中所學。愧對先生教誨。為兄己經決定了,等五寨堡大學堂建立後,就去應聘。不知各位兄臺作何打算?”

楊東平道:“張兄都這樣說了,小弟自然是跟從。(

楊東平其實己經打聽清楚了,在五寨堡大學堂做先生,就算普通的教員,每月都有二兩銀子的月俸,學堂內還提供住宿,這麼好的機會,他自然不會放過。

聽二人這樣說。餘者各人也是紛紛出聲,各人都約定了,到時一起去應聘。如能成功,到時白日教學,一舒胸口所學,閒時到草堂來吟風弄月,怕是神仙般的日子。

而果然如這些人所說,8月5日時,投資三千兩銀子巨資的五寨堡大學堂,在離五寨堡大菜園不遠地一個小山上破土動工了。對這所大學堂。五寨堡從上到下,熱情都很高,許多軍戶們們忙完自己的事情後,每日都會跑來義務幫忙。

與此同時。五寨堡內第一家醫館也成立了。以前五寨堡軍戶們看病很不方便,堡內雖有一些郎中之類的大夫,但總歸資源少。而這這所醫館,是直接由五寨堡文衛組管理,有著雄厚的財力,可以大力向各地聘請名醫,購買藥材等。

對於這所醫館,黃來福很重視。因為他不但為五寨堡軍戶們治病。還將擔負著五寨堡的衛生防疫等工作,特別是這時的瘟疫疾病可是一大殺手。有了五寨堡醫館,也讓黃來福放心不少。

還有,五寨堡內的一家養濟院也開始開建,專門收養一些貧苦無依的孤老,每月發給口糧和布匹,過年過節都會看望慰問,讓他們能安享晚年。

中國敬老的思想源遠流長,歷朝政府多有對老年人的優惠政策,到了明朝政府,也專門有收養孤老地法律,《明律•戶律》規定:“凡鰥寡孤獨及篤疾之人,貧窮無親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私應收養而不收養者,杖六十;若應給衣糧,而官吏克減者,以監守自盜論。”

洪武十九年(1386)規定,天下各府縣都要設定養濟院,收留一些沒有依靠的鰥寡孤獨,每年給於六石米,北京五城各設養濟院一區,盡數收養貧民,巡城御史發現乞丐,凡民籍的送順天府交養濟院,軍籍的送幡竿、蠟燭二寺供養。^^^^

養濟院在大明初期,執行得比較好,不過到了大明中後期,由於國家財力及腐敗的原因,這個制度,多為名存實亡。不說各地府州,官員們大力侵吞養濟院的錢米。就是眼下京城的一些養濟院中,那些鰥寡孤獨,一年也領不到三石米。

五寨堡以前作為軍堡,窮得叮噹響,當然沒有什麼養濟院之說,眼下五寨堡越來越富足,這五寨堡軍戶們的福利問題,自然是提上議程了。而五寨堡養濟院的設立,也使得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