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現在在五寨堡內一些混飯吃的商賈們和流民們並沒算進去。
經過幾個月的經營,五寨堡第三農場外表已經有些小軍堡的味道,而關於堡內的修建情況,都是由管事們提交報告,到了黃來福手中後,集體拔下錢糧修葺,不論是堡內的總屯長和監管們,都是沒有權力自作主張,留糧修葺農場的。
此時第三農場門口已經是喜氣洋洋了,大紅燈籠高高掛著。
正文 第61章 成親(2)
16K小說網 更新時間:2009…3…15 19:08:01 本章字數:4503
不過此時第三農場上的各人,都是聚在曬穀場上。各人議論紛紛,等會下午時就要到五寨堡內去喝千戶大人的喜酒了,大家送什麼禮好呢?
曬穀場很大,因為當時黃來福修建各個農場的時候,考慮到這些農場將來的發展,所以各個農場的建設都往大處去想,寧願農場內留出地方來,也不願擠了,小了。而且農場內的建置也有一定的規劃。如街道的劃分,水井的位置,廟宇戲臺的位置及各戶院落的位置等,都有一定的考慮。
黃來福還考慮到,將來屯丁們可能會有家屬住進來,所以當時在修葺各個農場的時候,便修建了許多類似四合院的房子,每一個四合院中,住入一個小屯,約是十戶人,內中管理人員就是小屯長,這樣的架勢,也容易管理。
除此之外,各個農場內還有倉房,糧庫,牲畜欄,曬穀場,公共澡房,公共大食堂,公共大茅房等設施。最後一個個四合院,加上各個公共設施,加上堡牆等,最後便形成了整個農場。
按五寨堡第三農場的規劃,裡面分為二個大屯,有總屯長一人,副總屯長一人,監管一人。每大屯有屯丁一百人,設大屯長一人,副屯長一人。每大屯又分為十個小屯,每小屯屯丁10人,設小屯長一人。當然,這只是屯丁們人數,不過現在各屯丁們紛紛將自家的老小接來,這五寨堡第三農場人口已是越來越多,屯丁們加上他們家中婦女,老人,小孩,已是過了一千人,有一個小鎮的樣子。
當然。和五寨堡比起來,各個農場,當然包含第三農場內,還是顯得粗陋了一些。五寨堡的外形建築是磚石。裡面有一條青石大街,堡內各個建築都顯得高大,堡內店鋪也多,商業繁華,是五寨堡周邊的決對中
五寨堡第三農場堡牆堡門等卻只是夯土板築。農場內也沒有青石板街道,都是土路,各人住的四合院房屋大部分也是土牆加茅草屋頂。泥土的主街道上有時會擠著一些小攤小販,亂蓬蓬,一切都是顯得很雜亂。
但屯丁們卻是很滿足,因為在這裡,他們可以吃飽穿暖,有一份穩定地工作。作為五寨堡的屯丁們。他們每當走出去時,那些各地民堡的民戶們,還有一些逃荒到五寨堡來討生活的流民們,看向他們地眼中,都只有羨慕。
每當看到這種眼神時,各人走起路來。不由都是挺著腰板。在這種情況下,各地民戶的姑娘們,也越來越願意嫁入五寨堡各個農場中來,放在以前,這是不可思議的。畢竟在五寨堡,有個軍戶戶籍,便容易找個飯吃。因為相對五寨堡的快速發展。只要肯幹活,就不愁找不到活幹。有了活幹。就可以養家餬口了。
不知不覺,千戶大人黃來福的“鐵飯碗”之說,在各人心中,便越來越有市場。想起以前自己衣食不周地生活,再看看堡外各地朝不保夕的生活,各人都很珍惜現在的日子,惟恐犯下錯,被趕出農場,那自己地一家老小,那就完了。
當然,各個屯丁們和其家屬,在他們住進五寨堡各個農場,並在裡面生活時,其實有也有段時間的不適應,主要是以前那種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生活方式變了。
在五寨堡各個農場中,是沒有閒人之說的,每個屯丁們,每天都要被組織起來幹活,畢竟每個農場的糧食的定額產量都在那裡,幹得好,超額完成任務,整個農場都有獎勵。幹不好地話,整個農場都要受罰,特別是總屯長,監管之類的管理人員,思想壓力更是重,所以平時農場內的活計,都是管得很嚴,沒人可以偷懶。
除了這些屯丁們外,他們的家屬,也有一樣有活幹,老人和婦女,或在各個大畜場做事,或就在農場內做事,各個農場中的食堂啊,衛生啊,打掃啊,這些活都是要人去幹的。大老爺們不可能幹這個事吧,所以這些事,都是老人和婦女去幹,就是連一些小朋友,可以幹活地,都被組織起來去幹活了。
這樣,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被組織起來幹活了,成了後世的工廠工人,所謂的男耕女織自然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