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4部分

要供給行軍的糧草,不過黃來福知道那些文官們讓人震驚之處,如果吃他們的,那些人臉色難看不說,怕自己計程車兵們還要一路餓肚子,一個月能有一天能吃飽就不錯了,所以這些糧草供應,黃來福還是自己出錢解決算了。

三千多人軍隊的糧草後勤,黃來福只出一千輜兵輔兵,當然只能料理下隨行大軍的武器裝備,還有一部分的馬料糧草等。要知道,現在大明各處的路況極為不好,不比五寨堡平坦結實的水泥大路,可說是坑坑窪窪,崎嶇不平,路上基本上只能行獨輪車。行三輪馬車,都非常堅難,更不要說行四輪馬車了。

馬騾,還有獨輪車的運輸量都非常小,而幾千人吃的糧草是海了去了,如果只靠一千人馬推拉地話。不知道要拉到哪一天。而如果出動上萬人運送糧草的話,這筆花費又是非常的驚人,太不划算了。

所以五寨堡軍隊吃的那些糧米草料等。黃來福想到了和那些商賈們合作,讓他們為自己軍隊分擔後勤補給與運輸工作。

黃來福招來那些五寨堡的商賈們,答應他們,只要他們願意為自己軍隊運送糧草,將來在各地各堡的開放建設經營中,黃來福願意優先考慮他們。而且一路來地糧草。黃來福還會依市價向他們購買,保證讓他們有得賺。

眼下的黃來福,在很多商人眼中就是財神,只要和他合作,就意味著大把的銀子滾滾而來。而且黃來福蠶食鯨吞似地開發塞外訊息,己經在商賈圈中傳得沸沸揚揚。很多商賈們都表現出非常的興趣,

不過大家也知道,要想和黃來福合作,只能先為他付出,才會有這個資格。此次黃來福出兵邀請大家合作,這可是個好機會。

黃來福的第一商人夥伴渠源銳,二話沒說,立時發言願意為黃來福提供五百士兵量的,從山西鎮一直到寧夏鎮的軍隊糧草供應。

接下來更是打破了頭。商賈們爭先發言。紛紛願意為五寨堡軍隊提供贊助糧米馬料,還有很多商賈們利用自己的門路。聯絡延綏鎮、陝西鎮、固原鎮、寧夏鎮等當地一些與他們家族交好地糧米商,很快,黃來福三千多將士地糧草問題,就得到了解決,讓黃來福不由大嘆大明朝商人們的力量。

此次出兵,黃來福還從五寨堡文衛局抽調了一批醫士,作為隨行軍醫,又從宣傳局宣傳歌唱隊,調了一些姑娘們,以在路上及作戰時,鼓舞將士們計程車氣。

此次出兵遠征,關係到五寨堡軍隊的臉面及形象問題,所以在裝備方面,黃來福要儘可能的完美。

此時五寨堡軍隊,己經完全是按照戚繼光任薊鎮總兵時的軍隊編制,每司450人中,以火器隊和殺手隊混編,火器隊中,全配火器,殺手隊中,全配冷兵器。

除了三百家丁們外,兩千戰兵,一半火銃兵,一半冷兵器戰士。由於出去作戰,關係到五寨堡地臉面問題,不說黃來福的三百家丁,就是這兩千戰兵,也是全配鐵甲。

進入今年以來,五寨堡的軍匠作坊,又打製幾百副鐵甲,加上原來的庫存,又將本地守備的一些軍士鐵甲調來,這些出征的將士們,己是人人身上有鐵甲,每人還配上馬匹。

五寨堡軍隊打製的鐵甲,很類似宋時的步人甲,不過輕便了許多,一副盔甲只有35斤。這種鐵甲,全身為一整片,由1列小長方形甲片組成,上面是保護胸、背的部分,用帶子從肩上系連,腰部又用帶子向前束扎,下垂左右兩片膝裙。身甲上綴披膊,左右兩片披膊在頸背後聯成一體,用帶子結系在頸下。頭戴地鐵盔是大明制地八瓣帽兒盔,頂上中央插著三朵漂亮的纓球。

黃來福也將他那副祖傳地,重達57斤的鐵盔甲換了,換成了一副30斤的鐵甲,這是五寨堡軍匠們為他精心打製的,眼下黃來福的安全,己成為五寨堡人人關注的焦點,畢竟有好幾萬人靠他吃飯。

這副鐵甲,整副的甲葉鱗片都是用精鐵製成,中間有護心鏡,下面有鐵裙,穿在身上,活動方便,舉重若輕。頭上原來戴的六瓣鐵盔也換成了現在流行的八瓣帽兒盔。身上配的摩挲刀更是精製而成,然後手上抗了一把類似關公使用的鐵製大刀,腰上還插了幾把火銃,身下騎的馬匹也是粗悍高頭的高頭大馬,這樣的形象真是威猛,真是人擋殺人,神擋殺神。

除了將士們身上的鐵甲外,戰馬身上也配有馬甲。這種馬甲,結構合理而完整,前面包著鐵質,後面是皮質,包括面簾、雞頸、蕩胸、馬身甲和搭後,披裹在戰馬身上,可有效地護住戰馬的頭、頸和軀幹,只有眼睛、嘴、耳朵、四肢和尾巴露在外面,最後馬甲身上還塗滿黑色的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