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不語,顧雲娘沒趣地哼了一聲,小嘴一扁,不理黃來福了。心下卻是鬱悶,以前的黃來福對她可是百依百順的,哪敢象現在這樣冷落她?也不知這人是怎麼回事,出去一趟,象變了個性子似的。一下子讓她不知該如何是好。

顧雲娘和黃來福從小結親,自小相識,兩家常有往來,也算是青梅竹馬。只是顧雲娘從小就愛看些才子佳人的傳奇小說或是戲劇,如《玉嬌梨》、《好逑傳》、《琴心記》、《鸞鎞記》、《陳情記》等。這是當時明朝的流行時髦,不說她,就連當今的萬曆帝,都是傳奇和戲劇的愛好者。

少女心性,這類書看多了,便免不了幻想。只是幻想歸幻想,現實總是讓人失望的,以前的黃來福一看上去就是一副粗魯的樣子,不但不似書中那些才子書生,也不似《運甓記》、《雙烈記》、《忠孝記》、《大刀記》等戲劇中那些抵抗外侮,忠孝節義之士。相反,倒還很似書中那些如紈絝惡少般的反角,讓她反感不已。

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當時的大明朝,不可能有別的結局,她這輩子註定是要和黃來福在一起了。現實和幻想的差距,加上她深受兩家溺愛,也是個有脾氣的人,讓她平時在黃來福面前總不會給他好臉色。

不過她是個很有心計的女孩,在兩家大人面前總是一副乖寶寶的樣子,平時人前和黃來福在一起時,也是表現得嬌羞,婉約,乖巧,很得大人們的歡心,只有在黃來福面前才會顯出原形。至於黃來福身邊的江大忠和楊小驢等知道她作派的人,自不敢到旁人面前說什麼。

也不知以前的黃來福是自慚形穢還是什麼的,不論顧雲娘怎麼對他,都是遷就忍讓,還甘之如飴,讓顧雲娘讓黃來福面前越發驕縱。

習慣了以前黃來福對她的百依百順,今天這個愛理不理的樣子,這樣的反差讓顧雲娘好不適應,只好悶聲生氣不說話,畢竟她也只是個16歲的女孩,在情緒控制方面哪是黃來福的對手。

黃來福看了顧雲娘一眼,這種小女兒的作派,他可沒好氣多花時間去理會,自己忙著盤算大事業呢,哪能將精力浪費在這等糾纏上?

加上他素來喜歡的是那種溫柔可愛,小鳥依人似的女孩,這顧雲娘雖然在大人前一副乖寶寶樣子,但自己卻知道她那刁頑的性情,不管以前的黃來福品性多不堪,讓顧雲娘多不滿,自己都不想多花時間放在這小兒女的情緒上。

※※※

很快,一行人便出了五寨堡城,往西北方向來到了清漣河邊,這裡分佈著一些五寨堡軍戶的屯田。百年來,這裡的軍戶和家屬們就是以此為生,寓兵於農、守屯結合,放眼整個邊鎮,也皆是如此。

大明立國後,實行衛所軍屯。一般說來,邊地衛所,三分守備,七分屯田;內地衛所,二分守備,八分屯田。

普遍來說,衛所內世襲軍戶每戶可分得田地15-50畝,同時還發給耕牛、農具等。

一般而言,每年屯田軍士所收穫的穀物,自己留糧六石(明一石=188。8斤),納糧上交12石,存在屯倉中,供本軍自己支配,其中約70%為軍士月糧半餉等,其餘30%為軍官俸祿。

軍戶發給的月糧中,不拘口數多少,馬軍給米2石,步軍總旗1石5鬥,小旗1石2鬥,軍士1石。不過這裡還有區別,如守城的軍士月糧如數發給,屯田者半數發給。民匠充軍者8鬥,牧馬千戶所1石,民丁編軍操練者1石。削籍充軍者家4口以上給1石,3口以下給6鬥,無家口者4鬥。至於月鹽,軍士有家口者每月給2斤,無家口者1斤。

明初屯田取得良好的效果,軍隊基本可以自給。只是到明中葉後,特別是宣德以後,軍屯制度已開始遭到破壞,致使軍田拋荒,明政府不得不減徵屯糧。明初,延綏、甘肅、寧夏、宣府、大同五鎮原餉額中屯糧154萬石,到嘉靖初年屯糧已下降到57萬石,下降53%。

到了嘉靖後期,所徵屯糧越來越有限,政府不得不免軍田糧食歸倉,另外設法籌餉。特別是小冰河時期後,各軍鎮衛所的軍糧更是多仰仗國庫撥給。

五寨堡千戶所定額旗軍1120名,合軍士及軍官,原有屯田六萬多畝,園七十二畝,坐落在五寨堡所附近,很大部分,是位於這清漣河一帶。

按軍屯制規定,五寨堡軍戶屯田每畝約需上繳屯糧二斗強。這樣一來,五寨堡年屯糧總收入約在一萬二千多鬥,按1鬥20斤算,約合後世的24萬斤,120噸。

不過這都是明初期的事了,明中葉後,五寨堡大部分靠近水源可以灌溉的部分,已經被千戶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