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
劉總旗有些為難地道:“回大人。職下等才能淺薄。只能修復一些受損地鳥銃,如要打製長柄的火銃,那就無能為力了。不過如果大人只想造一些銅柄手銃地話,職下倒是可以辦到。”
說到這裡,劉總旗輕聲地道:“大人想造大火器嗎?我們五寨堡只是一個小千戶所,如讓軍匠打製這些火銃的話,怕會有人說閒話吧?”
大明的火器生產一向限制嚴格。除了軍器。兵仗二局外,各軍鎮衛所不得擅造。如遇邊官奏討,工部奏行,才能照數鑄給,如私自制造,便會被人彈劾有不軌之心。明中葉後,除了北邊的重鎮薊鎮,可以造一些先進的火器外,其他都司衛所只能生產一些一般性的火器,如手把銃口之類的。就算鳥銃之類的中等火器,一般只得一些州縣生產,並作為稅地一部分上交。
其實大明火器眾多,每年兵仗局就要造出大將軍、二將軍、三將軍、四眼鐵銃、佛朗機鐵銃、十眼銅銃、木廂銅銃、神機銅炮、十眼銅炮無數。這兵仗局是大明專門製造各樣火器地地方,由內府監局統領,有太監一員,每年都要製造軍用火器幾十種。
還有屬於工部管理的軍器局,每年也會造一些長槍銃炮撒袋等類的火器。除此之外,還會打製一些常規的軍器和軍裝,每年額造盔甲腰刀等器三千六百件。
限制嚴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優秀的火器人材都在軍器局和兵仗局那邊,就算黃來福有辦法破除了這個限制,也沒有這個人材啊。
不過火器確實是很重要,除了想辦法讓自己五寨堡的火器生產得到朝廷的批准外,要不,先向一些州縣衛所購買?不過黃來福隨即打消了這個念頭。除了兵仗局外,大明各地生產地火器質量都讓人堪憂。
當年戚家軍就有惡例,由於當時滅倭時,戚家軍地火器都是由當地一些府縣分散供應,火器質量極為不好,各地所造的鳥銃銃管常有炸裂地危險,以致使士兵提心吊膽,不敢雙手握銃以作精確的瞄準。還有一些火炮,也是常常鉛彈與口徑的尺寸不合,有的火炮,甚至連導火線都無法燃點。因為這種情況,所以火器在戚家軍的使用範圍很是有限。
前車之鑑,不可不防,黃來福不想將來自己士兵出現開槍不成反被炸的情況。
火器暫時沒辦法,就先使用弓箭吧,不過劉總旗卻表示造弓箭所需的原料太多,自己造划不來,建議黃來福向外購進。至於軍服,倒可以發動五寨堡的大姑娘小媳婦製作,反正只要穿著暖和就可以了,好看不好看,那是次要的。
倉副使黃如鎮感嘆地道:“如果我們五寨堡在京內有關係就好了,那內府十庫中的物質,可是多如牛毛,只要白花花的銀錢使上去,要多少有多少。”黃如鎮和岢嵐州的知州大人的小舅子相熟,那小舅子此時人在北京,又和京內的一個太監相識,有時回到岢嵐州時,也會到五寨堡來逛蕩,多少也會和黃如鎮談起這方面的事。
黃來福和劉總旗一齊點頭,這大明軍士們的軍服,一般由針工局辦理,存放在內府十庫中的乙字型檔中,裡面是多如牛毛的軍用胖襖、戰鞋、軍褲、軍士裘帽等物。丁字型檔中,又收貯有無數的桐油、廣清漆、魚線膠、蘇木、黃白麻、苧麻、黃熟銅、熟鐵、綿羊皮、翎毛等料。戊字型檔中,又收貯有無數的盔甲、弓箭、腰刀、弦、明弦、撒袋等軍器。
黃來福想象內府十庫中多如牛毛的物質,也是羨慕不已,如果全部搬到自己五寨堡來,那就好了。
他咳了一聲,對劉總旗道:“好了,劉大人,你就先打製一些盔甲刀槍等物吧,還有銅把手銃,也要打造。錢糧工料之物,你不用擔心,本官自會解決。不過這些打製出來的軍器物什,你一定要保證質量。相關的獎罰,還是依造舊例。”
劉總旗拱手恭敬地道:“卑職領命。”
替職了千戶,閱過兵,盤查過庫房後,黃來福心中就有了底,可以開始自己的練兵計劃了。當晚,他就敲定了自己練兵綱要中的一些具體細節。這本練兵綱要,是黃來福這幾個月中斷斷續續寫的,基本依照戚繼光的練兵實紀來設定,今晚經過最後的確定後,終於決定了。
依練兵綱要,裡面最重點的一點就是士兵,必須是老實肯戰之人。這點戚繼光以前也是受到深刻的教訓,當年他帶的兵,最初都是一些衛所兵油子,常常一上戰場就跑個光,留下戚繼光一個光桿司令。最後還是找到了義烏兵,才練成了天下無敵的戚家軍。
前車之鑑,不可不防,黃來福不希望將來上了戰場後,只有自己一個人衝殺在前,其它人都跑個光。不過好在五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