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部分

道哭,三兒這次去是好事,別人求都求不來,還哭什麼?真是女人家短見識。你們是不知道,那堡裡的千戶大人是多麼親切,三子跟著他做事,準沒錯。”說著三子爹呵呵地笑了起來。

這次的軍屬大會,三子爹到五寨堡去一次後,就認為兒子到五寨堡參加了旗軍,是個非常正確的決定。以後便成為張家中兒子的堅決支持者。參了軍,兒子不但每月有豐厚的軍餉,還有各種軍屬待遇,足以讓家人活口,比地裡刨食強多了,還拿了五兩的安家銀回來,這幾年中,家人地生活更是沒有問題。

再說。此次新軍們隨家屬回家時,五寨堡的軍官軍戶們,還一路敲鑼打鼓地送回來,又送來了米麵布匹等,當時連村長都驚動了。村民們圍觀時的羨慕神情,讓三子爹現在想起來,還是樂陶陶的。這大頭軍平時三子爹也聽多了,平時都是多麼多麼的慘,只有這一次五寨堡黃來福千戶大人的兵,才有這麼榮耀,個個是好漢。這個兵。當得值。

“我這不是高興嘛,死老頭子。就知道說我。”聽了三子爹的話,三子娘了眼淚,回敬三子爹道。

“好了好了,時候不早了,三子該趕路了。”三子爹不和老婆爭,只是呵呵笑道。

家人將張大三送出了家門口,便村頭路口而去。一路上。都是聞訊來的村民們熱情地向張大三打招呼,眾人還一起將張大三送到了村口。

各人都道:“三子。好好幹,不要給我們杏嶺子村人丟臉”

張大三臉上容光煥發,滿臉地燦爛,他道:“各位鄉親放心吧,大三決對不會給你們丟人的。”

他對抱著三歲大兒子的媳婦兒道:“翠枝,好好照顧公婆,我走了。”

他又給三子爹和三子娘跪下磕了幾個頭,站了起來,整了整包袱,仰天呼了口氣,昂然而去。

而這個情形也不斷地發生在各個山村,各個村堡,各個民堡中。各個新入伍的旗軍們,告別了家人,懷著各樣的心思和夢想,走進入五寨堡地營房內。

公元1590年8月20日下午,五寨堡營房,較馬場上。

隨著軍士們的陸續來到,黃來福也開始了對軍士們的編伍,五寨堡是衛所軍,當然不好僭越,還是一樣的按小旗,總旗,百戶的編隊。

而黃來福雖然將五寨堡旗軍中原來那些老油子軍官們都打發走了,不過依那日的商定,他們家中的年輕舍人們還是頂替了他們地位子,不過好在這些舍人軍官們都是些十幾,二十幾歲地年輕人,還沒他們父輩身上的不良習氣,黃來福大可慢慢調教,保證五寨堡新軍地朝氣。

而這些舍人軍官們也是黃來福需要的,畢竟這些人算是軍將世家,比起一些從來沒有練過武的普通民戶們強多了,不論是身體還是對軍隊的認識。黃來福也一下子沒地方找那些優秀的軍官苗子。

而黃來福雖有以前的記憶,父親黃思豪也多少傳下一點軍將知識,但總體來說,他對軍隊練兵一事還是菜鳥,雖然這些天每天都在苦讀戚爺爺的練兵實紀,這本兵書也隨身攜帶,有空就拿出來翻翻,但和別地舍人相比,並沒有多大地出眾之處。好在戚繼光的練兵實紀中,對練兵之事,實在詳細,大家共同摸索,共同進步吧。

依那日地商定,原來分管五寨堡屯田、營操等事的何朝勳何副千戶退下了,換上的,是他今年剛20歲的兒子何如鎮,協助黃來福練兵。

二個專管軍紀的鎮撫孫貴、韓名退下了,換上他們的兒子孫小保、韓虎。幾個百戶中,江百戶和楊百戶,李安、李成、韓炳、蘇銳、李春、馬文才、徐受、王堂等幾個百戶退下了,換上了他們的兒子,或是家中的年輕人。

這些軍官眼下當然就是五寨堡軍隊的骨幹了。而江大忠和楊小驢二人,除了他們各領著黃來福的20個家丁外,二人各還兼著父親退下來的二個百戶之職。十個百戶架子就是如此,至於總旗和小旗,黃來福打算等編伍時依旗軍們的武藝,再從旗軍中慢慢挑選。

20日上午起,按照戚繼光的方式,依先來後到順序,黃來福吩咐眾軍官中,僅何如鎮和楊小驢二個識幾個字的人,再拉上了王啟年和周文棟二人,臨時作為執事,為各個來到的旗軍們登記資料,並準備了許多白牌,以為製造兵冊。

每個旗軍們到來時,依那天選軍時發給每人的懸帶腰牌名字,一一讓執事們填於白牌或紙上。每填旗伍次者為一號牌,填年貌籍貫者為二號牌,填疤記武藝者為三號牌,總填隊伍姓名者為四號牌,抄隊伍清冊者即隨之為五號牌。每一牌用桌一張,縛豎一號,餘號各於空地分設,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