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了套板印刷。明代出版業的繁榮,為醫學著作出版和醫學知識普及創造了方便條件,再加上明代醫學發展的也很快,大量的文人湧入醫學領域,所以醫學知識的普及已經不成問題了,但這些人並不是真正的醫生,只能說是一種愛好和業餘行為。明代沿襲元制,將戶口分為民、軍、醫、儒、灶、僧、道、匠等,規定各戶必須子襲父業。一入醫戶,子孫就必須世代業醫。明代醫戶,大多社會地位低下,衣食不得溫飽,與樂工、廚師、班匠等同,常有逃戶現象,或於造冊時賄賂官員改籍,統治者對此曾累加禁止。規定醫生只有成為殘廢或年逾七十不堪應役時,才許放免。女真社會由於剛剛轉型雖然醫生的待遇雖然不錯但是社會地位也不高,所以說關鍵在於提高醫生的社會地位,我的這個倡議得到了幾乎是所有醫生的支援,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件好事,有些漢族文人仍然不願意為女真效力,但是對於救死扶傷這樣的好事是不會拒絕和反對的。那些女真人對於提高醫生的地位多多少少的有些意見,但是也都不重要,這事情努爾哈赤已經贊同,再加上誰都不願意得罪醫生,道理很簡單誰能保證每個頭疼腦熱的呢,再說女真人征戰沙場受傷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了,就更沒必要和醫生過不去的了,所以這些改革的阻力並不大,唯獨是讓女人也學醫做護士這件事遭到了很多漢人醫生的反對,我就把這件事暫緩,這時需要他們支援,犯不著為這事情和他們鬧翻臉,等等也好,不影響大局。
於是眾人商定下,便有了初步的規劃。
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建立官方書院培養新人,這並不難,關內的各種書院曾出不窮,尤其以東林書院出名,不過這些書院大多都是研究程朱理學,孔孟之道,再就是為了科舉而形成的,我們所要成立的這個書院則專門是培養醫學人才的,這在此時的中國可能是可創舉吧。書院暫時定名為杏林書院,我為第一任院長,嘿嘿,這還是眾人一致推舉的呢,可由不得我不幹,就我內心而講,要是不讓我做這個書院的院長,我還真的就是很失望呢,幸好皇太極沒有叫我失望,當他率先舉薦我的時候我高興的真想上去親他一下,但是還是假意的推辭了一番才高高興興的上任。其實我當這個院長可不是為了官癮,我已經是太醫院院判了,官是夠大了,做這個院長我有自己的算盤,只有做了院長我才能在這所杏林書院中推行現代的教育體系,否則一切也就成了空談。明代太醫院分為13科,即大方脈、婦人、傷寒、小方脈、針灸、口齒、咽喉、眼、瘡瘍、接骨、盎鏃、祝由、按摩,同元代13科相比,風科改為傷寒,金瘡分為金鏃和瘡瘍兩科,雜科改為按摩,取消了禁科,較前代更適合臨床需要。而杏林書院則簡化這些科目下設藥學系、臨床系、護理系和研究所。這個系是我提出來的,別人都沒爭執什麼,不過就是個名字,關外不同於關內,這若是在關內那些老學究們還不考教許久。臨床這一概念也是我提出的包括了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骨科和五官科分為不同專業,取消了針灸科和祝由科,針灸科併入研究所專門研究,而祝由科這樣的咒禁巫術不要也罷,沒想到這倒引起了一番爭論,原來不論中外,咒禁巫術均是古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主要是因為在近代自然科學產生之前,自然與超自然的界限並不清楚,一旦法術無驗,被否定的僅僅是法術的操作者,而不是法術本身,所以在中國古代,咒禁療法在醫學中始終佔有一席之地。其實咒禁療法的本質是巫術,它不過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精神活動和時實踐活動。巫術是屬於科學、宗教學、人類學、哲學、神學等領域的現象,它不是理想的人類文化形態,但又是不能忽視的人類社會的一個實際側面,沒辦法也只得搬進研究所。藥學系和護理系的事情比較好解決,我本身是學獸醫藥理的在這方面輕車熟路,至於護理系也好辦,醫務所已經有了很好的經驗,於是整個原來的戰時醫務所全被我請入了杏林書院。
大略的將杏林書院的框架搭了起來,然後任命各系的主管,我把他稱為祭酒,這可是延用中國古代的叫法,所以無人非議,祭酒下面設教授,準備請來各科的佼佼者從教。研究所由我擔綱,這個研究院我可是十分重視的,因為這裡將成為我闡述和詮釋現代醫學的重要場所,疏忽不得。
杏林書院暫時就這樣定了,接下來就是選址建院,需要籌備一段時間。
第二件事就是建立全民的醫藥體系,明洪武十七年(1384)規定,府、州、縣均設專職醫官。府設醫學正科1人,州設典科1人,縣設訓科1人,負責轄區的醫藥衛生。據《順天府志》等載,各縣還設有惠民藥局、養濟院和安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