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衛能力,而且不影響槍的射擊功能。
要知道拼刺刀可是解放軍的優良傳統,自從火槍開始配備軍隊以來,我就發現步兵既要揹著沉重的火槍,又要拿著長矛和大刀等防身武器,一旦射擊完畢,又趕上向敵人發起衝擊,很多士兵都將火槍扔在地上,或者是背在肩上,極大的影響了作戰效果。腦子中就產生了創制刺刀的念頭,火槍製造那需要專業的工匠,我只是將自己的想法轉述出來就可以了,可是刺刀並不是什麼難事,這樣能名垂千古的事,我是從來不會放過的,於是就有了我眼前的這把裝備刺刀的步兵隧發槍“我看看!”鰲拜一把接過隧發槍,將刺刀衝前作了幾個突刺的動作,隨後又在手中掂量掂量道:
“不錯,不錯,有了這傢伙,就省事多了,只是看來要編練一些基本的招法,否則士卒可不好上手。”鰲拜在這方面確實很在行,他一眼就看出了刺刀的優勢。
“正是,步槍上裝刺刀,不僅可以使持槍者在無彈藥及近距離與敵膠著無法發射火力時用來刺殺敵人,更重要的是激發與培養軍人勇敢頑強的戰鬥精神。今後要讓士兵知道刺刀見紅方是步兵之魂。”我得意的說道,眾人紛紛叫好。
要知道最後一句話可是俄國著名將領蘇沃洛夫的名言,能不好麼,但是他也十分貼切的形容了刺刀的作用,刺刀戰不僅需要士兵有熟練的技巧,更需要士兵有堅強的意志,刺殺訓練除具有一定的實戰用途外,更重要的是有助於培養士兵最重要的勇敢戰鬥精神。這些作用在隨後的幾百年間得到了驗證,我不過是提前將他搬出來罷了,儘管在16世紀的歐洲,沒有火槍的軍隊沒有膽量與裝備火槍的部隊較量,但是,很多戰爭又是透過白刃戰決定勝負的。也就是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在戰場上起決定作用的兵器仍然不是流行的火槍,而是老式的長矛和弓箭。所以,每次戰鬥,參戰雙方都既要有火槍兵,又要有長矛兵,這樣,管理、訓練起來十分不便,有了刺刀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隨著我將刺刀和步兵隧發槍帶進大營,眾人都將注意力集中在這上面了,似乎忘記了要攻陷北京等等,或許他們也只是暫時將這個想法擱置罷了,一旦隧發槍全部到位,這些戰力大大提高的部隊,不可能不躍躍欲試招人開刀。火器裝備落後的清軍自然是他們最好的靶子了。
第七卷 血色中原 第十九章 藩鎮
中興朝市繁華續,
遺孽兒孫氣焰張,
只勸樓臺追後主,
不愁弓矢下殘唐。
蛾眉越女才承選,
燕子吳歈早擅場。
力士僉名搜笛步,
龜年協律奉椒房。
西昆詞賦新溫李,
烏巷冠裳舊謝王。
院院宮妝金翠鏡,
朝朝楚夢雨雲床。
五侯閫外空狼燧,
二水洲邊自雀舫。
孔尚任:《桃花扇》
皇太極佔領北京三週之後,清軍獲勝、崇禎帝已死的驚人訊息傳到了南京。此時在南方官員面前只有兩條道路可以選擇:一是束髮歸山,作道家隱士;一是堅守職責,繼續為明室效力。
南京的高階官員立刻選擇了後者,16位主要大臣擁立朱慈烺為新帝,在南京建立新政權,改元為弘光,並且誓告天地,號召天下起義勤王。
這些官員是:兵部尚書史可法、戶部尚書高弘圖、工部尚書程注、右都御史張慎言、兵部侍郎呂大器、翰林院學士姜曰廣、太常卿何應端、應天府尹劉士禎、鴻臚卿朱之臣、太僕丞姚思孝、吏科給事中李沾、戶科給事中羅永珍、御史郭維經、御史陳良弼、米壽圖、周元泰和明王室成員朱國昌。
其中又以史可法為最積極的北伐派,主戰派,但是自從崇禎自盡之後,各方力量都叫囂著要為皇帝報仇,可似乎雷聲大雨點小,沒見什麼實際行動,史可法一方面要和溫和派作鬥爭,一方面又要組建軍隊,被暫時拖在南京,北伐之計看來只能等待明春。唯獨我出乎意料的釋出告示為崇禎皇帝舉行國喪,並且打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更派出使者向剛剛建立的南明政權示好。
這一連串舉動都讓剛剛成立的南明政府十分費解,畢竟我是一直被當作叛賊對待和等同的,可我隨後的出手大方,讓很多人釋懷,甚至是忘記了心中的疑惑。
500支火繩槍作為禮物和幫助南明政權奪回北京的利器送給了史可法,與此同時大量的火繩槍透過各種渠道被販賣到河北,河南以及山西等地的地主豪強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