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關外,深知遼東人的兇悍,更畏懼袁崇煥的威名所以龜縮在長豐舉步不前,任史可法如何催促總是以糧草不足的理由搪塞他。
南路的明軍至此暫無威脅,袁崇煥則騰出手來應付從南京開來的劉良佐部。眾多趕來“剿匪”的部隊,或許只有劉良佐部才算是裝備精良,這支部隊甚至擁有一支內河艦隊,壞也就壞在這支艦隊上。劉佐良剛出南京不久就得到了史可法部戰敗的訊息,他立刻掉頭回轉,將自己的主力部隊派上了戰船,更從周邊徵集了不少的漁船充當運兵船,一路沿鎮江、亮郵湖、洪澤湖入淮河想從水路上進攻鳳陽。
結果被袁崇煥因地制宜截河築壩,船隊剛進入五河河口就被迎來的洪峰一路衝回洪澤湖,大半人馬不是為了河蝦就是葬身魚腹,劉良佐本人因是旱鴨子也險些被淹死,等他再重整兵馬時,袁崇煥的先頭部隊已經殺來,將南京部隊一舉擊散。
如此一來五路趕來剿匪的軍隊只剩下劉澤清、高傑兩部,洪承籌雖說是大軍來襲可是從陝甘而來,速度如同蝸牛一樣根本指望不上。劉澤清、高傑兩部在淮北會合,人數達到五萬之眾,揚言要一舉收復鳳陽,但是他們卻忘記了淮北正夾在徐州和鳳陽之間。
從朝鮮調集的軍隊經過短暫的休整之後,立刻投入到了對淮北的進攻當中,袁崇煥也分出五千兵馬直抄劉澤清、高傑兩部後路,五萬大軍頃刻間被圍困在淮北動彈不得。
“圍點打援”是我和袁崇煥制定的下一步計劃,鳳陽戰役已經達到了他最初的作戰目的,歷時近兩個月調動了整個中原地區的明軍主力,下一步要進行的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隨著洪承籌部的緩慢推進淮海大戰的雛形已經基本具備,這將是朝鮮聯軍目前所經歷的最大規模的戰役,徐州成為整個戰役的指揮中心。
“問題是在南方,黃德功部並沒有任何損失,而且在不斷增兵,據報在長豐附近已經集結了明軍近十萬的部隊,劉良佐部殘餘也向滁州一帶運動,在這一代我軍尚是空白,要是再派兵則我軍軍力過於分散,很有可能被敵軍趁虛而入。”袁崇煥指著地圖眉頭緊鎖,他剛剛從鳳陽回來,連休息也為休息一下就來和我討論目下的形勢。
雖然我軍在兩個月的時間裡多次取得勝利,但是並沒有殲滅敵人的主力,只是延緩了其進攻時間,現在徐州鳳陽一代已經集結了明軍近十五萬的軍隊,並且有不斷增加的趨勢,我軍除了要面對西側之敵外,還要防備南方的敵人,兵力已經捉襟見肘。
當初設計鳳陽戰役時顯然是沒有正確的估計明軍的反應,也輕視了其江南部隊的數量,更沒有想到洪承籌能從陝甘跳出來殺奔鳳陽。因為有這些變數才導致了淮海形勢的變化,應該說淮海一戰雖然已經列入我們的作戰計劃,但是略顯有些準備不足。
“元素兄說的是,這場仗要想不付出點代價就取勝恐怕有些困難,畢竟我們在徐州一線的部隊只有五萬,山東為我們立足的根本,不能不保,兵力不足成了我們的軟肋。”我贊同道。
儘管前一陣子袁崇煥指揮部隊連連取勝,打出了威風,打出了士氣,也打響了他袁崇煥的名氣,可是冷靜下來,理智的看待問題不難發現,我們確實達到了當初的作戰意圖,牽動明軍,可是這個任務完成的有些太好了,以至於好的過頭了。
袁崇煥苦笑一聲:“談何容易,你再看這個!”說著將一張有些破舊的告示遞到我的手裡。
第七卷 血色中原 第十五章 戰淮海(二)
“中都系四方之率,司馬有九伐之經。義不共天,行將指日,克襄大舉,實賴同仇”
這是史可法經過仔細推敲而寫的昭告四方的檄文,剛看了十數個字我就眉頭大皺,要知道到了古代我也是惡補了一陣子,否則如何能跟上潮流,算起來我也是跨入知識分子的行列了。可這檄文中的什麼四方之率,九伐之經,又是中都又是司馬的,卻弄得我如同文盲一樣,大丟面子,鰲拜、蘇克薩哈等人也是伸著腦袋過來,看也百看,他們更不如我,連句子都讀不通。
見我看著這些文字忽而大搖其頭,忽而咳聲嘆氣,袁崇煥就明白了其中的含義,而我身邊的其他一些將領也都是大老粗,簡單的文書認識,可這等深奧的古文就都傻了眼。袁崇煥嗔怪的白了我們這些人一眼,那意思好像是說,看吧,學習的重要性這時看出來了吧,沒有知識如何帶好軍隊,又如何打仗。
沒辦法誰叫咱沒知識呢!這要擱到現在,我才不懼他呢,說不準他袁崇煥還得求我,可這時我不得不靦腆的衝他笑了一下,示意讓他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