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廓,你目前最要緊的,就是回到寶應城,收攏所有部隊,打敗張士誠。”脫脫說道:“只要你能夠將高郵府拿下來,那我的安危才有保障。”
擴廓七尺男兒,這時也有些慨然:“太師,您先到我的軍隊裡,看著我打敗張士誠,我們再一同回大都”
脫脫堅定地搖了搖頭:“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上要我回去,我不能耽擱,否則,就是大逆不道,就是犯了欺君之罪,我們做臣子的,就要有做臣子的本分。”脫脫回到了車內:“軍情緊急,你當以國事為重,不要再耽擱了。”
擴廓咬了咬牙:“撤”為今之計,只能先拿下高郵府再說。
軍隊再次踏上了南去的道路,擴廓走出了幾里,總是覺得心裡不安,他調出一個千人隊,再次返回,悄悄跟在脫脫太師的車隊後面,要是脫脫太師有什麼不測,也好有個照應。
第二天,擴廓到達了寶應城外圍,卻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困境。
寶應城內的官軍,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自從脫脫太師被抓,數十萬大軍失去了主心骨,已經無心作戰。泰不花和雪雪並不能壓制眾人,再加上反賊的突襲,寶應城內部全部亂了套,潰兵遍地,一洩千里,寶應城,再次插上了張士誠的大旗。
擴廓知道,自己已經失去了機會,沒有了那些剩餘的官軍,只憑自己現在的人馬,想要攻打寶應城,都是不現實的,和張士誠的軍隊硬磕,受傷的只能是自己。
思量再三,擴廓決定,再次回到自己的駐地,和父親商議之後,看看大都的情況如何,再做決定。自己的這些兵力,絕對不能平白無故地消耗在這裡。
寶應城再次回到了自己的手中,張陽站在寶應城的縣衙內,望著四周的天空,陷入了沉思。
這次戰鬥,已經徹底結束,從今以後,韃子再也沒有能力對自己構成太大的威脅,而且,恐怕用不了多久,韃子就會派人前來和自己議和。
因為,大都人是需要吃飯的,張陽佔據了高郵府,就在運河上面插下了一個樁子,隔斷了朝廷與南方的聯絡。
雖然他們可以靠其他的方式來運輸南方的糧食,但是,成本一定會很高,大都糧價會大漲。朝廷和自己議和,或者說,朝廷來招安自己的話,自己是答應還是不答應?自己該提些什麼要求?自己當行省左丞?還是要得再多點?
此時,已經走到了一個關鍵的地方,或者說,一個分岔口,自己的這次勝利,會在全國造成巨大的影響,自己是趁著這次勝利,一下打到大都去,徹底埋葬韃子,還是按照原來的方向,先向南發展?
“主公。(更新本書最新章節)”耳邊傳來一個聲音。
張陽知道,是施耐庵來了,外面也有喧囂聲傳來,應該是當初分散出去的百姓,再次搬回了寶應城。
“施先生,百姓們安置得怎麼樣了?”張陽問道。
“主公,百姓們都已經安置妥當,得知這次我們又打了個打勝仗,他們都在歡慶勝利呢。”施耐庵說道:“我們這次,以少擊多,打敗了朝廷的大軍,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前來參軍的人,絡繹不絕。”
張陽點點頭,這次雖然勝利了,但是也暴露出了自己的不足:幾經擴軍,軍隊的規模還是不夠,想要轉戰全國,沒有個幾十萬的軍隊,根本不行,他已經打算,再進行一輪招兵,將軍隊的規模,擴充到十萬人。
但是,以行省一地,擴充得人數太多的話,留下種田的人就少了,自從自己釋出了均田地的措施之後,而且免去了三年賦稅,百姓們都喜歡種地,盼望著好日子的到來。
“施先生,韃子這次大敗,北方恐怕會空虛了吧?”張陽問道。
“主公,韃子雖然大敗,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韃子仍然有很大的實力,北方的察罕帖木兒和李思齊,率領的兩路軍隊,就非常難對付。而且,北方是劉福通的勢力範圍,他趁著這個機會,一定會再次復出的。”
聽到張陽的話,施耐庵就知道,主公恐怕是動了心思想北上了,這與原來定的計策是相違背的,先南下,搶佔大片的富裕之地,才是正確的選擇。
“而就在我們的正南方,平江路這些地方,還在韃子的統治範圍之下,那裡的百姓,等待著我們去解救,而那裡韃子的勢力,不是很強,藉助著這次兵威,我們應該渡江南下,佔領那些地區。”
施耐庵侃侃而談:“江南士子很多,主公一直都想招攬人才,到了那裡,一定會有收穫,那裡的大戶多以經商為主,田產為輔,只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