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凡人修神傳》

作者:老房

第1卷第1節:成長

這是一魯西地區的一個小村,村名叫房海村,村裡有六百多人,這裡的人無一例外都姓房。要追溯這個村子的歷史,看下面這首詩我想大家就可以知道了。

問我祖先何處來,

山西洪洞大槐樹。

祖先故里叫什麼,

大槐樹下老鴰窩。

說起這首詩,其實是有據可尋的。

元朝末年,元政府連年對外用兵,對內實行民族壓迫,加之黃淮流域水災不斷,饑荒頻仍,終於激起連綿十餘年的紅巾軍起義。元政府予以殘暴的鎮壓,爭域奪地的殊死之戰時有發生,兩淮、山東、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戰亂的創傷未及醫治,明初“靖難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魯、豫、皖諸地深受其害,幾成無人之地。在元末戰亂時,蒙古地主武裝察罕貼木兒父子統治的“表裡山河”——山西,卻是另外一種景象,相對顯得安定,風調雨順,連年豐收,較之於相鄰諸省,山西經濟繁榮,人丁興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難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區。明朝滅亡元朝後為了鞏固新政權和發展經濟,從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五十餘年間組織了八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

晉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處,而洪洞又是當時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據記載,明朝時在洪洞城北二華里的賈村西側有一座廣濟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眾很多,香客不絕。寺旁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車馬大道從樹蔭下透過。汾河灘上的老鷂在樹上構窩築巢,星羅棋佈,甚為壯觀。明朝政府在廣濟寺設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大槐樹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時節,槐葉凋落,老鴉窩顯得十分醒目。移民們臨行之時,凝眸高大的古槐,棲息在樹杈間的老鷂不斷地發出聲聲哀鳴,令別離故土的移民潸然淚下,頻頻回首,不忍離去,最後只能看見大槐樹上的老鶴窩。為此,大槐樹和老鶴窩就成為移民惜別家鄉的標誌。“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這首民謠數百年來在我國許多地區廣為流傳。

遷居於此的房氏兩兄弟經過幾十代的傳承,發展到現在這個規模。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村子就取名為房海村了。村裡的人相處的都很和睦,因為大家都是房氏家族裡的一員,都有著同一個老祖宗。本來這個村子很不起眼,從建立到現在從沒有出現過一位特別了不起的人物,但後來卻因為這裡的一個人而改變。

第1卷第2節:成長(2)

房仁龍是這個村裡老實巴交的一對夫婦的兒子,父親叫房進財,名字叫進財,但忙碌了一輩子也沒有發了財,生活過的說不上貧困,更談不上富裕。也許是為了對下一輩人的寄託,因計劃生育的原因只有一個兒子的房進財給兒子取名叫房仁龍,希望他能夠成為人中之龍,仁是房氏家譜裡的輩,否則直接就叫人龍了,所以家裡人平時就叫仁龍,雖然字不一樣,但喊起來是一樣的,這個憨厚的漢子也就認為自己的兒子以後肯定能成為人龍了,所有平時對仁龍的管教就很嚴厲。

母親是個非常平常的農村婦女,溫柔賢惠。對這僅有的一個孩子也是非常疼愛,她把自己所有的母愛都給了仁龍一個人身上。冬天冷時給孩子織毛衣,夏天熱時,不停的給正在學習的孩子扇風。知道孩子學習累,所以經常想著法給孩子做好吃的。仁龍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慢慢成長

仁龍很聰明,學習成績一直很好,每次考試都能考第一,於是父母老是在外面誇自己的兒子是天才,他們和村裡的族人一提起仁龍這孩子就感到特別驕傲。雖然仁龍長得很平凡,而且臉上還長了很多雀斑。但在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是最美的,也是最好的。

族人們也為族裡有這麼個天才感到高興,都認為房氏家族經過了那麼多代,終於要出一個了不起的人才了,家族的興旺有希望了。所以平時族人們對能培養出仁龍這樣的天才的仁龍的父母很是尊敬。當然也對小仁龍很關愛,小仁龍可沒有少吃了族人們的零食。

本以為仁龍的天才會持續,令人奇怪的是當仁龍考入高三後成績便由遙遙領先的第一名,突然下滑到了中游水平。這可把班主任嚇壞了,班裡的這個天才如果不出意外肯定能考入全國最好的大學的,那麼他也肯定會因為能教出這樣的一名天才學生而出名,甚至那麼長時間沒有把他評為優秀教師的事情也會因為這個學生一塊解決。但這學生的成績怎麼就在高三的關鍵時間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