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1部分

家維繫著一個平衡。那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未完待續)

第277章、解圍之道

當然寧採臣承認是他治下的子民,雖然極大的滿足了他“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的帝王癮,但是他現在畢竟還不是那個做了天下道君的皇帝。現在他只是有這心,卻還缺一個幫他上這尊號的人。

而現在,尊號什麼的都是浮雲,哪兒有成為仙長來的心切。“朕聽說此處有真仙在此開闢洞府,特來尋訪。”

不過他也夠會順竿爬的了,寧採臣不過說是他的治下子民,他便“朕”的自稱上了。看來這皇帝做久了,實在是有些放不下。

不過趙佶的形象真的不那麼適合做皇帝。沒見他之前,寧採臣總是擔心皇帝一怒,伏屍百萬。沒見到只是拜了拜,便受不了了嗎?可是真見了,心反倒不怕了。

趙佶很白,稍胖,說話聲軟綿綿的。因為是皇帝,穿著袞龍袍,就不得不裝出一副威嚴的樣子。於是,嘴角抿起來了,臉上的肌肉繃緊了些,而眼睛卻始終鎖不住,常常有笑意在微灰的眼珠上閃爍出來。

看上去便是一個很隨和的人,這與史冊的記載是相符的。

在一些史冊中趙佶便一直很隨和,比如:他常被一些大臣和術士們圍著,那些人個個都儀表堂堂,談笑風生,表面上看不出有一個小人。書載王黻是位風流俊雅的秀士,童貫則彪悍偉岸,蔡京滿腹經綸,詩書畫冠絕一時。趙佶的那雙畫眼裡最善於發現美,看到醜的時候往往一掃而過。

有著這樣的先知先覺,寧採臣覺得他要不扳回一局,掌握下主動,都對不起遇上了趙佶,更對不起那位再沒有出現過的韓彥,畢竟這兒是諸天神佛的世界,韓彥本就是韓湘子,自然是不會來領受他趙大官家的官位的。

而且只看韓湘子沒有領受他的官位,他不僅沒有怪罪,反而把這恩惠反饋到測字的相士們的身上。從1105年開始,趙佶就賜道士以道號,修道觀,求道經。

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寧採臣既然知道,就沒有不利用的道理。不過即便利用,他也不想打擊面過廣,問道:“告訴陛下我在這兒的是誰?”

“是徐道長。他的卜算真的很靈!”趙佶有什麼說什麼。

什麼?

寧採臣卻是無法淡定了。他本以為是大相國寺的和尚害他,在算計他。可是這是怎麼回事?怎麼道士也參與進來了。

“仙長,怎麼了?”趙佶關心道。

“哦,沒什麼。”這隨口一答,得,承認了。

趙佶又眯眯眼笑了。

一時口誤,寧採臣顧不得扭轉這個口誤,一邊與趙佶隨口聊著,一邊想著解決的方法。

趙佶顯然是看出了寧採臣不想傳法的意思,也與他聊著。

從道經到文學,就沒有他不知道的。不是寧採臣有後世一些新奇的點子,差點兒都談不下去了。

就是這樣,到了後來,也是宋徵宗趙佶說的多,寧採臣聽的多。

到了後來,趙佶興致大發,竟然當場畫下了桃花庵圖。

不僅畫了,更是大方地送給了寧採臣。

俗話說,拿人的手短。寧採臣是親身感受到了。

如果只是給金銀,寧採臣並不會有這麼大的感觸,因為後世他根本就沒關注過金銀的標價。但是趙佶的書畫,他卻知道。

一本千字經,便有1。4億,那麼這一幅呢?價值多少。

不知道也就沒有心理負擔,知道了,這心裡立即便沉甸甸的了。

沒有達到目的趙佶回去了;不過他卻顯得很高興。帶上那位被夾在牆裡的大臣,竟然就這麼回去了。

“不過是錢罷了。寧採臣,這有什麼好不好意思的,咱現在也是不差錢的。關鍵是怎麼把他堵回去對了,修真的痛苦無情對,就從這下手,一定要嚇跑他。”

趙佶走了,寧採臣則開始瘋狂的查資料。

沒辦法,這是個事事講究引經據典的古代。一個兩個的還行,你是絕不能什麼都只是你說,而沒有任何典籍。有了典籍,才有證據,才更加讓人信服。

信服最重要,只有信服了,才有可能讓趙佶知難而退。

趙佶回了宮,卻很快出了宮。作為皇帝,四千萬人的首領,幾百萬平方公里河山的主人,趙佶常常登輕車小輦,微服出遊。在黑夜裡穿過一個個裡坊,於萬家燈火裡穿行,真比深宮重閫裡自由愜意啊。同時心裡也常常生出淡淡的憂傷,如同被人拋棄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