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年即將開始,這也是寧採臣頗為期待的新年。他已經準備好了,熬歲。就像個大小孩一樣。

熬歲是華夏風俗,可是又有多少人熬過呢?

少兒時,他是孤兒,必須嚴格按照院方的規定去做。大時,年,已對他失了吸引力,是根本不會熬歲。甚至還有過,第二天開啟門。“怎麼人家貼門對子了?”這才恍悟:哦!又是一年了。

這是寧採臣穿越後的第一個年,更是與親人共同度過的第一個年,所以他比任何人都要上心。

貼春聯始於宋,卻盛行於明。

寧採臣那時春聯是可貼可不貼的存在,全在於個人。

作為一個現代人,一門心思過個好年的現代人,春聯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以往寧家是不貼春聯的,除了風俗,主要是這囊中羞澀,貼不起。不過現在寧採臣中了秀才,還分了土地,寧母也是滿心歡喜地看兒子貼春聯。

除了貼春聯,他還與村中孩子們玩在一起,丟石子,五子棋,以圓石做彈珠只要他能想到的,他都想玩一遍。

村中人對寧採臣“發明”遊戲教於村中孩子們的行為,自然是滿心歡喜地看著,並沒有人去阻撓。

他是“文曲星”,這是“文曲星”發明的遊戲,又會有什麼不好的嗎?沒有。

作為一個富裕的朝代,孩子們自然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嬉戲。大人們也並不會因孩子的嬉戲而發火動怒。

這是宋朝。如果是明朝,那個自然災害頻生的朝代,百姓們也很難會有嬉戲的時間和心情。

只是寧採臣的嬉戲時間卻比不得孩子們。在人們看到他寫的春聯後,紛紛再去買來紙張,讓寧採臣也幫他們寫春聯。

村中的人也還正常,但是當杭州城也有人來,而且要求寫“妖魔莫進來”之類的文字後,是人也都知道不正常了。

原來這一切全為那二個差人的嘴碎。

李公甫中沒中咒,他們是沒看到,但是隨後所發生的事,他們可全都看在眼裡。

寧採臣字帖的神奇,這就不用說了。李公甫只是回家取來寧採臣以往的字帖,便什公事都沒有。這是他們親眼所見。

而沒見到的,更是神奇。去了一趟純陽真君廟,這黴運就解了。這裡面可供想像的太多。最靠譜便是他與呂祖同殿為官,誰讓他本身便是個文曲星,自然眾人信得最多。

這謠言一傳來,寧採臣的字可就變成有法力的了。

他們請的不再是春聯,而是門神。所以才會有“妖魔”之語。

更荒謬的是這杭州城的商人。到底是商業發達的朝代,他們很快便把腦筋動在了商業上。直接找到寧採臣家,求寧採臣寫字,他們出售。

賣春聯?

這種活計,寧採臣又怎麼會答應。

先別說這手寫春聯,一天能寫多少?單是他們的哄頭:寧採臣的字能鎮家園闢妖魅。

這便是不可能的,不是他的字能闢妖魅,闢妖魅的是正氣。

正氣是什麼,他不知道。正儒之道?他更是覺得可笑。他,一個法學生。卻有人對他說,你走的是正儒之道。即使這人是神仙,他也會打上大大的問號。

而現在在知道他們是為了鎮宅而來,寧採臣便更不能答應了。因為即使他答應了,可這正氣卻不是無限的,就是全給了,也寫不出多少幅,也就更不用說用此做生意了。

俗話說:“買賣不成,仁義在。”

雖然沒有做成生意,但是商家們也沒有把禮物帶回去的道理,也許現在他們只要提著二匹布,便能進入寧家門,但是若是到了以後,寧採臣做了官,再想登門便難多了。這道理,他們懂。

他們留下了禮物,寧採臣也不會讓他們白留。他們取走的字上或多或少的都帶上了正氣。從小讀力自主的他,很清楚等價交換的意義。

至於他的字發揮的威能,那是今後的事了,與現在無關。

現在發生的是:村民純樸,見寧採臣的字竟然能換來這麼多的東西,他們也便漸漸退縮了。四里八鄉的人潮也便止住了。純樸的村民是不會賺取這類便宜的。

止住了人潮,寧採臣也就從這寫字的勞累解脫出來。

不過他也同樣多寫了一幅,用硃砂寫的,白紙紅字,分外醒目。倒有幾分現代的味道。

爆竹聲中一歲除。

除夕到來,處處都是一片熱鬧的氣氛,殺雞宰豬的大人們,奔跑嬉戲的孩童們。

可要比起這燃放炮竹,寧採臣卻是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