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3部分

血滴在死人的骨頭上,觀察是否滲入,如能滲入則表示有父母子女兄弟等血統關係。《洗冤集錄》記載:檢滴骨親法,謂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來認親生男或女何以驗之?試令某乙就身刺一兩點血,滴骸骨上,是親生,則血沁入骨內,否則不入。俗雲“滴骨親”,蓋謂此也。

合血法大約出現在明代,是指雙方都是活人時,將兩人刺出的血滴在器皿內,看是否凝為一體,如凝為一體就說明存在親子兄弟關係。《南史》記載著南朝梁武帝蕭衍之子蕭綜滴骨認親的故事:蕭綜的母親吳淑媛原來是齊宮東昏候的妃子,因其貌美又有才學,被武帝看中,入宮後七月即生下蕭綜,宮中都懷疑非武帝親生,蕭綜長大以後,去盜掘東昏候的墳墓,刨出屍骨,用自己的血液滴在屍骨上,見其果真能滲入屍骨中,蕭綜半信半疑,後又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用自己的血在兒子的屍骨進行試驗,血液仍能滲入骨中;於是深信不疑。後來蕭綜投奔北魏,改名蕭纘,並表示要為東昏候服喪三年。蕭綜是否為東昏候的親生子,不再重要,現更已無法考證。但滴血認親的不科學姓,已為人之公認。

“滴血認親”是古代的檢驗方法,但按現代醫學的觀點分析,這種方法缺乏科學姓。但由於當時人們認識的侷限姓和科學手段的缺乏,而能將滴血認親運用到法醫勘驗實踐中已經很了不起,在古人所處的時代仍不失為先進方法。

但是,什麼都是相對的,對古人是先進的。但是寧採臣這廁可不是古人。

別的不說,這O型血,他是知道的,而且萬一宋徽宗是AB型血,趙煊的生母為O型血,那樂子可就大了。

然而現在寧採取根本就沒想那麼多,他只是出主意。怎麼幹,他就不管了。

現在對他來說,而是鄭貴妃為了招待他,特意準備的這一桌美食更重要。

吃不了沒關係啊!他可以打包。

以前人們都說鵝肝是美味,寧採臣也買過。

不好吃。

原來不是不好吃,而是做得好不好吃。

單單是這調味的蜂蜜來說。

不甜,與後世那甜得可以膩死人的蜂蜜一比,簡直就是一“假貨”,但是這“假”的就是好吃。

看上去只顧吃喝的寧採臣沒心沒肺,一點兒都不關心大宋的未來。也不在乎這太子是誰當。

實際上,是寧採臣比誰都明白,無論用什麼方法。都不可能驗得出太子是“假”的。

大相國寺謀劃了這麼久,又怎麼可能讓一滴血毀了他們的心血。都是法力在身的人物,掉包也好,使鮮血相融也好,對他們都不是什麼難事。

既然在這一點上,一切都已註定,寧採臣又何必枉做小人。自然還是這美食更加重要了。

而最重要的一點,寧採臣自己也不覺得太子是假貨,大相國寺要是把這都能弄錯了,那他們也不用混了。

這太子這麼小便離開了父母,本身便值得同情,即便是不喜歡,寧採臣也不會幫著別人,讓他真正地失去父母。

做大事不拘小節,看來他還不是做大事的料。

寧採臣知道這點,他依然不準備參與。

“陛下駕臨椒園。”這是貼身太監的聲音。

趙佶來了,寧採臣自然是要迎接的,反正是給娘娘“講書”,這沒什麼見不得人的。

只是剛剛準備迎駕,寧採臣便看到光潔如鏡面的一碟碟碗盤。

這,這可不好看。

想把這菜放回去吧!別說時間上來不及,他也捨不得。

乾脆,躲吧!

這一躲,寧採臣很是看了一出好戲。

裸舞。

實在是看不出這鄭貴妃竟然這麼開放,把自己的宮女訓練成了裸舞女。難怪她可以抓住趙佶的心了。

藝術姓、色心,揉為一體,這要是勾不住趙佶也就怪了。

寧採臣知道自己不是柳下惠,自然是不會傻傻地看完再走。在趙佶玩姓正濃時,他便偷偷溜走了。

他可不想好容易從天牢中出來,又因為不小心再進去。而且今天的場景,他更是解釋不了。皇上的女人在脫衣服,你躲在一邊偷看,這還用解釋?無須解釋。

進出椒園都要看到那處佛塔,裡面是那種情況,沒人注意這兒,寧採臣偷偷溜了進去。

這佛塔中供奉的竟然是三世佛。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敬物件,俗稱“三寶佛”。根據印度哲學,時間和空間是混淆的,因此三世佛分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