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太子宮,見到太子,單章立即見禮。
“幼文來了。”太子正在飲茶,“快來坐。”
不等單章坐下,便催促道:“他怎麼說?答應了吧!富貴不還鄉,有如錦衣夜行。孤的條件這麼好,他一定是答應的。也對,他若不答應,他也不可能這麼早進城。哼!天下名士又怎樣?在官位富貴面前,還不是低頭了”
“太子殿下。”單章趕忙打斷趙煊的意臆,他陪了太子也不算短,自然是知道太子的姓子。
事情向趙煊預想的方向發展,那麼一切都沒有問題。但是一旦不像他所想象的發展,他同樣會很暴躁。
單章立即說:“太子殿下,他沒有答應。”
比起面對一個暴躁的太子,顯然打斷他的話就不算是什麼多麼大的過錯了。
“他沒有答應?什麼?他沒有答應?”
單章正準備迎接太子的雷霆之怒,但是趙煊卻沒有發火,而是很安靜地坐著。
正當單章以為趙煊是不是氣過了頭,卻聽趙煊問道:“他為什麼拒絕,以及說了什麼,你原原本本全都告訴我一遍。”
“是,殿下。”單章摸不清趙煊是生氣,還是真的就這樣心平氣和。他沒有增添任何一點兒自己的主觀判斷,儘可能客觀地複述了他與寧採臣的交談。
太子趙煊靜靜聽著,沒有插上一句,只是那麼聽著。安靜地從頭聽到尾,又回味了一下,才說:“果然是他啊!就像姐姐(李師師)說的一樣,他是個有用的人才。”
咦?這又是怎麼了?
單章知道太子趙煊極為不待見寧採臣,但是今兒這話露出的意思,分明是看好他的意思。
讓太子殿下轉變的,是那個姐姐嗎?可太子有姐姐嗎?
太子趙煊回宮的方法不是那麼正規,再加上趙佶本人是那種不喜歡宣揚家醜的。
曾經有一年,下面報上來子殺父的一個案子。趙佶知道後,沒有審理,直接使人殺了那個兒子。
因為這子殺父,在儒家的教化下,絕對是件天理難容的事。與其審理,汙了天下的教化,不如直接殺了。
可人殺死不久,這人老父卻從外地回來,證實了是一樁汙告。
然而人都死了,就是證明了又有何處。
也許這件事有影響趙佶,也許沒有。不過趙煊在皇家檔案上,卻是從來都沒有出過皇宮。至於為什麼沒人見過這個皇長子。病了。
單章並不知道趙煊的過去,所以並不知道他口中的姐姐是哪一個?皇長子又何來的姐姐。“殿下”
趙煊說:“這麼愛朝庭,這才不枉朝庭養育了他們。先祖立國策,實乃賢明至極。如果天下人都這樣想,我大宋必將千秋萬世,永遠流傳!”
“是,殿下!”
太子殿下到底想說什麼?
不知道,聽不懂。但是他知道自己只能應是,因為今天的太子,一句話也沒有說錯。身為太子的陪讀,本就是會應和太子,更不用說太子說的還是至理。
太子這是變了嗎?
(未完待續)
第434章、表面光鮮
趙煊又說:“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是國策。只有這樣,天下才能長治久安,我大宋才能傳承不息。幼文,你要時時督促本王,使本太子不忘文治天下!”
“是!太子殿下!”單章喜悅輕快應道。
帝王術,絕對是帝王術!
不管是誰教殿下的,這都是好事,殿下學會了收天下士人之心了。不再是那個只考慮自己的殿下了!
單章當然會喜悅,會輕快。
單章既不是穿越者,也不是修真。自然是不知道趙煊必然是下一任帝王的。
他只知道自他成為趙煊的太子舍子,看到的是趙煊不喜道士,甚至與道士為難,刁難他們。同時,他又針對寧採臣。
這不是什麼好事,更不是人君所為。
得罪道士,等於得罪官家;得罪寧採臣這樣的人,幾乎便等於向文官勢力動手了。
單章都有些擔心自己這太子舍人還能做多久。畢竟得罪了官家,又向文官動手,這樣鬧下去,正常人怎麼看,這太子之位也很難的保得住。
現在太子醒悟了,竟然知道拉攏人了。雖然只是一些老生長談,但是這總也是進步不是。
是誰?是誰教育好的太子?最近太子宮發生了什麼新鮮嗎?也沒有來新老師啊!
“幼文,你為何如此激動?”看到單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