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部分

了,順治帝不講信用,臺灣要為朱由榔報仇。

果然,在有個共同敵人的前提下,鄭襲也不鬧騰了,昭娘更是被眾人忘到了九霄雲外。陳永華的文采是相當好的,一篇檄文讓他寫得振奮人心,激昂人心。眾人舉行了誓師大會,並決定拿施琅和李茂敏這兩個朝廷的走狗來祭旗。

施琅在臺灣還是有這麼幾個朋友的,其中一個偷偷的給他送了信,讓他趕緊逃跑。施琅大吃一驚,連夜找上李茂敏。兩人一商量,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派人去臺灣的造船廠放了一把火,兩個人趁亂僱了一艘小漁船,逃到了廈門。

當初施琅來的時候,便做好了鄭經要反的準備,早就在廈門和金門安置了水軍和幾門小型的佛郎機。他一方面八百里加急寫信給朝廷,另一方面命人抵抗臺灣的軍隊。

順治十七年二月,福臨命趙布泰為副將,碩塞為監軍,領兵十萬,征討臺灣。而遠在廈門的施琅,卻被任命為將軍,帥印由碩塞帶去,當場轉交。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公司年終盤點固定資產,我清點了五遍,得出五個不同的數字,我對我的智商絕望了,以我的這種智商還要寫文,大丈夫嗎?

第八十二章

臺灣造反;沿海的百姓並不十分熱衷。他們本是漁民,日夜打魚為生;最討厭的就是海盜。前明的時候,官場爭鬥激烈,誰也沒有心思去管這種邊角之地小民的利益。當然,在明朝還算強盛的時候,他們的日子也是好過的;例如說,浙江巡撫朱紈,曾經與葡萄牙人開仗,在雙嶼島上;將葡萄牙經營了二十年的小鎮夷為平地;僅僅用時五個小時;葡萄牙死於這個戰役的多達五百人。

可是,之後的明朝,這種振奮人心的戰役就少到幾乎沒有。宦官專權,黨爭嚴重,誰還有心思去管老百姓的死活。崇禎不捨得剪裁宮裡的開支,拿驛站的人員開刀,而那些被辭退後沒有飯吃的人裡,有一個叫做李自成。

清軍入關之後,百姓肯定是不願意的。漢人高人一等的思想還是根深蒂固,可是時間長了,他們發現日子沒有什麼不同,對了,唯一的不同是女人不許裹小腳了。家裡的女人也可以出來做活,收入更高了,而且沿海的洋人來得挺多的,將自家的小茅屋收拾個幾間來出租,也能掙些銅板。若是誰家裡有個精通繡活的女人就更好了,這些高鼻子藍眼睛的洋人就喜歡這種活靈活現的繡活,可以換銀子呢!

因此,打仗什麼的,誰樂意啊。打仗就要關港口,港口一關洋人就不會來,自家生意就會受到影響。對廣大淳樸的老百姓來說,皇帝換人都不如自家少掙了幾文錢來得重要,因此都有些磨磨蹭蹭的,事不關己得很。

饒是這樣,鄭經還是很順利的。金門的炮火併不強烈,兵士也少,哪裡抵擋得住鄭經的攻擊,雖然施琅是個有些作戰才華的,可對方有個陳永華,文武雙全,施琅被打得抱頭逃竄,到了廈門。

廈門守軍也都慌了。他們和臺灣友好相處了這幾年,每天出兵操練,卻也沒有想到會和臺灣的兄弟們兵戎相見。他們本來就離得近,當年也有不少人為了想撈點外快,去了臺灣,如果認真論起來,他們誰家沒有個七大姑八大姨的在那個島上。同樣,臺灣的兵也不那麼願意打。更何況,都是知根知底的,誰不明白鄭經的那點子事啊,都從心底唾棄著。

這麼一來,陳永華再怎麼才華橫溢,都對消極怠工計程車兵們沒有辦法。好在廈門守軍一樣消極怠工,兩方軍隊就跟過家家一樣,每次出戰都是平手。

施琅大喜,他要的就是個拖,拖到大軍來了,他就脫身了。鄭經急了,將好幾個領頭消極的小軍官當眾斬首,這才換來其他人的害怕,認真攻打起來。臺灣一認真,廈門就吃緊,施琅沒有辦法,死死抵抗,又派人去浙江求助,希望能獲得支援。

不料,浙江的兵船走到一半的時候,陳永華矛頭一轉,去打溫州。浙江的兵船急著趕路,正好迎面碰上,被打了個落花流水。陳永華率兵在溫州上岸,溫州港口失守。

正在僵持的時候,朝廷的兵馬到了。碩塞立刻就提議從廈門出兵臺灣,來個圍魏救趙。施琅搖搖頭。陳永華敢把大後方拋下不顧是有原因的,現在正是漲潮的時候,海上風浪很大,漁民們都是不會在這個季節出海的。清朝官兵又大多是北方來人,就別說打仗了,暈船都能暈死你!

碩塞對海戰到底還是不瞭解,卻是精通陸戰,當機立斷提出分兵,決定快馬加鞭趕到浙江。施琅想想,覺得不妥。對自己瞭解最深的往往是敵人,他對鄭經瞭解頗深:這個人有才華,也有能力,就是年輕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