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1部分

未完待續)

第615章成功

票票呀!

。舊年6月刀日,這一天距離香港迴歸十七週年紀念日,還有三天的時間,距離莫斯科世界氣候大會召開,還有整整十天的時間。這一天,對很多國人來講。都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但是自從力舊年之後這一天的意義就變得不一樣起來。

經過兩個多月的奮戰,兩億多資金的投入,包括劉士卿、盧永祥等人在內的上千國內頂尖科研工作者,犧牲了節假日和每天的睡眠時間。終於在實驗室內,組建了一個小型的實驗裝置。這個裝置是劉士卿經過複雜的計算後,把他所知的那條幹冰生產線,進行了相應縮小之後的產物。這條小型的實驗裝置,如果一天開機二十四小時,滿負荷運轉的話,每天可以生產一點五噸的乾冰,一年也就是五百多噸的樣子。這麼一點生產能力,對於全世界每年高達**十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來講,一年僅僅將五百多噸二氧化碳轉化成乾冰,無疑是杯水車薪。不過如果試驗成功了,就表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問題,將在某種程度上得到緩解。

萬日下午三點鐘左右,實驗裝置進行了開機之前的最後一次檢驗,劉士卿親自帶隊進行檢測,不肯放過任何一個有可能出問題的地方。在這次檢驗前,已經進行了三次檢驗了,都發現了一些問題,誰也不敢馬虎。第四次檢驗,非常的不錯。劉士卿這個總工程師兼總設計師,一點毛病都沒有查出來。

劉士卿站在高臺上,高聲道:“驗收合格

圍在周圍的數百人,一起歡呼了起來。兩個多月的辛苦,終於獲得了初步的認同。

盧永祥走到劉士卿身邊,“劉總,今天時間還早,我看咱們不妨開一下機。讓它運轉一下,看看它是不是能夠達到我們的設計要求?如果運轉正常的話,咱們就可以向中央首長報告這個好訊息了。

劉士卿想了想,也就點頭同意了。他這兩個多月也累水了,也盼著能夠早點結束這個專案。只要這次的實驗成功了,劉士卿就可以從這個專案抽身了。有了這兩個多月的實踐,華夏科學院的這幫人基本上已經掌握了流水線的製作方法。如何大型化。對他們來講,根本就不是什麼難題。何況,他們要是有什麼不懂得。照樣可以向劉士卿請教,他又不是說完全不管“提取大氣中二氧化碳。科研工程了。

“同志們,都靜一靜。剛才我和劉總商量了一下。決定現在就開機進行一下實驗。趕快通知檔案室,讓他們派人帶著攝像機、照相機過來。把這個值得紀念的時刻記錄下來。”盧永祥吩咐道。

不大一會兒,就有人把攝像機、照相機拿來了。盧永祥還想讓劉士卿摁啟動按扭,劉士卿擺了擺手,把這個光榮的時刻交給了盧永祥。

盧永祥很激動,站在了總開關的旁邊。劉士卿站在攝像機的鏡頭外面發號施令。“接通電源。機器餘熱。”

有人把電源的總開關開啟。電流傳輸到了機器之中,這條小型的流水生產線上,有多處傳來了轟鳴聲,機器開始預熱。

五分鐘之後,劉士卿開始倒計時,“十、九、八、七、六動”。

盧永祥的大拇指穩穩的摁了一下,一聲更大的轟鳴聲穿了起來,啟動開關旁邊的綠色警燈也閃爍了起來。

流水生產線的進風口處,開始從周圍抽取大量的空氣,然後進入到了裝置的塔樓之中,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反覆的提純,等到了一定濃度後。進入到了下一道工序。這裡將對進入的氣體進行不斷的降溫。把那些和二氧化碳混合在一起的其他氣體,冷卻液化,只剩下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到下一道工序。這裡就是二氧化碳的冷卻室,二氧化碳將會在這裡冷卻成乾冰。

乾冰將隨著生產線的運動,進入到下一個環節。就是由機械手。將乾冰收集起來,裝入專門的超低溫保溫箱中,將乾冰儲存起來。乾冰是個很危險的東西,由於它的固化溫度很低。只有零下乃5攝氏度,一旦將之暴露在大氣中,它就會在一眨眼間,迅速的氣化。如果此時它被放置在一個密閉的空間的時候。很有可能要發生爆炸,非常的危險。所以乾冰的儲存,需要非常的注意,首先就是儲存環境一定要足夠低。其次,就是儘量把它放在一個體積比較大的容器之中,如果可以的話,也儘量不要選擇那些密封效能特別好的容器,以免發生意外。

整條生產線,有很多地方都是特製的,像機械手的電機,就是採購的那種可以耐極低溫的電動機。材料也是用的耐低溫的材料。畢竟零下乃5攝氏度。就連南極也很難會有這麼低的溫度。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