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業的發展前景,擔心把錢投進去之後,得不到回報。故而很多員工都顯得很謹慎。等到將來他們認識到的時候,已經失去了以最低成本入股銀河風投的機會了。
所有員工中,王澤偉、丁崇祥兩個人入股是最多的,王澤偉出資一千萬,又從公司借了十年的工錢,丁崇祥出資五百萬,也從公司借了十年的工錢,另外毛思嫻、郭瀟芝、夏康甜、王馥佳等人也都是肯下本錢的人。
公司內部員工的資料統計出來後,和華糧集團的談判也進入到了收尾階段,很快,銀河實業就和華糧集團達成協議。銀河實業出資四億(含員工集資的兩億),華糧集團出資三十億華夏幣,雙方共同組建銀河風投有限責任公司,公司註冊地既不在燕京,也不在武靈市,而是設立在了英屬維爾京群島,這樣做一是為了減少稅收,二是在收購海外公司的時候,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至此,銀河風投披上了一層國外企業的皮。
銀河實業和華糧集團除了按照出資額劃分股權外,同時約定,雙方無論哪一方,在出售手中股權的時候,必須在第一時間通知對方,並且保證在相同條件下,優先把股權出售給對方。
王澤偉順理成章的擔任銀河風投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做為銀河風投的第二大股東,華糧集團派了一個人過來做常務副總經理。這個人叫趙佳勳,在燕京大學上的本科,然後到英國留學,回國後,就被華糧集團錄用,從底層做做到了華糧集團中層管理幹部的位置。
現在也不過才三十五六,正是年富力強,精力旺盛的時候。
趙佳勳走馬上任之後,就給劉士卿出了一個大難題。趙佳勳向王澤偉提交了一份報告,希望在華夏各地收購幾家純淨水灌裝廠,然後從公司總部採購強體飲料,運到灌裝廠之後,將之用純淨水稀釋,對外出售。
“王總,最大眾的其實才是最賺錢的生意。總公司的強體飲料集廠價為石元一組,運到華糧集團後,要加價到2佔元對外批發,等到了終端銷售環節的時候,強體飲料已經漲到了勁元一組,甚至勁元一組的價格了。這樣一個價格,不是普通大眾能夠蔣費得起的,也許買個一兩組不會有任何問題,但是不可能經年累月的服用強體飲料。
眼下總公司已經有三條生產線在生產強體飲料,,切年二億組。市場基本上凡經世到了飽和。為了講市場,就只能繼續深挖,降低銷售價格,讓更多的人接受強體飲料。咱們銀河風投剛剛成立,函待業績證明,我覺得在強體飲料上做文章,是一件非常有投資價值的事情,如果我們能夠把強體飲料的銷售價格大幅度下降,不用降到一兩塊的水準,哪怕是一瓶五塊,銷售也必將達到一個駭人的地步。
我已經委託人做過實驗了,強體飲料兌水二十倍,還是有一定效果的。也就是說一瓶強體飲料,我們可以變成二十一瓶,即便是按照總公司的出廠價進貨,核算下來,一瓶也就不到巧元,到時候出廠價定為四塊或者四塊多一點,在終端消費市場上以五塊或者五塊稍多點的價格銷售,一定會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的。”
趙佳勳活詣不絕的說了大半天,最後收尾道:“除了將強體飲料稀釋後出售外,我覺得咱們還可以在礦物質水上做文章,一噸水即便是按照工業用水繳費,也最多不過十塊錢,一噸水卻可以灌瓶裝水兩千瓶,每瓶才放進去幾分錢的礦物質,在市場上就可以以一塊錢左右的價格銷售,可以想象,這是一個多麼大的利潤空間。”
生產瓶裝水,這件事情,王澤偉和趙佳勳兩個人商量著就可以辦,但是收購灌裝廠生產稀釋後的強體飲料,這件事就不是王澤偉能夠決定的了。自從銀河實業成立以來,強體飲料一直是總公司最重要的收入來源,眼下銀河實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天,就是靠強體飲料撐起來的。正是因為如此,飲料廠做為總公司下轄的最早的生產實體,從來沒有獲得過獨立核算的資格,更不要說獨立出來成立子公司了,從成立之日,到現在,一直是以分廠(公司)的形式存在的,直接歸總公司管理。
趙佳勳的建議是不錯,但這樣做,一方面是在和總公司搶生意,劉士卿那邊不一定能夠透過,另一方面也不知道軍方讓不讓這麼幹,到時候是不是又會把稀釋後的強體飲料列入管制物資名單。
王澤偉在第一時間就把趙佳勳的建議,向劉士卿做出了彙報。劉士卿聽了之後,哭笑不得,心道這個趙佳勳和自己想到了一塊兒去了,自己是把強體藥劑稀釋之後,當成強體飲料出售。他乾脆是把強體飲料稀釋後出售。
劉士卿現在拿出來的強體飲料是一代強體藥劑稀釋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