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興奮,不過是一個妾罷了!
“死了也好,乾乾淨淨的來乾乾淨淨的去。”雲姨娘語氣清淡,彷佛說的不是她的親生兒子。
聞言,重華笑了,仔仔細細的看著雲姨娘,手指輕輕的扣著扶手,笑著對昌華道:“難不成這孩子是另一個姨娘的?”
昌華也是狐疑,看雲姨娘的反應,莫不是這個孩子不是她的,不過既然不是她的孩子,她來做什麼。
“孩子是我的,我是為了重華長公主而來。”
重華越瞧越覺得有意思,雲姨娘的反應太過奇怪,遂問道:“哦,你找本宮所為何事,莫不是要本宮給你主持公道不成?”得失心瘋了吧!
沒成想雲姨娘面無表情地點頭:“的確是想求公主還我一個公道,不過不是為了孩子”說著雲姨娘噗通一聲跪在地上,磕頭道:“我有要事想單獨向公主稟報。”
屋內眾人都驚訝的看著磕頭不起的雲姨娘,不知道她葫蘆裡埋了什麼藥。昌華正想說什麼,重華一揮手示意她下去:“九妹,你帶人迴避一下。”
昌華連忙搖頭:“七姐,她若是”有歹意,重華在她府上出了事情,蕭太后和皇帝能剝了她的皮。
“放心,我會留幾個人。”重華不在意道,她的身邊一直配備著會武藝的女護衛。
昌華這才點頭按捺這好奇心退下,在宮裡長大的人都知道,知道的越多有可能死得越快,離開的時候忍不住回頭看一眼面無表情雲姨娘,直覺告訴她,雲姨娘似乎知道什麼不得了的秘密。
面無表情是不是表示什麼都豁出去了,所以連兒子的死都不在意了,今天的事情,是不是在她意料之中,還好她不知道!
屋子裡只剩下重華、雲姨娘、孫嬤嬤和幾個女護衛,這幾個都是最得重華信任的人。雲姨娘也不指望重華會和她獨處一室。
“好了,你如今可以說了,希望你說的事情值得本宮如此,否則”重華輕哼了一聲,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我本名寧玉蓮,祖父寧德。”
一句話,重華長公主坐直了身子,眯著眼仔細打量雲姨娘,忽爾笑道:“怪不得本宮瞧著你眼熟,原來是蘇氏的表侄女,你們家不是被滿門抄斬了,沒想到還有你這條漏網之魚,你姐姐寧玉荷莫非也活著?”
蘇氏是太宗晚年最寵*的妃子,一入宮便是純貴妃,蘇氏的孃親是寧德的妹妹。因著這份關係,寧玉荷沒少進宮,彼時蘇氏寵冠後宮,還有一個皇子傍身,寧玉荷在宮裡風頭無兩。重華看不慣蘇氏,藉機抽了寧玉荷一鞭子,在蘇氏來興師問罪的時候差點把蘇氏一起抽了,結果被太宗罰跪太寧殿,險些喪命,怎麼會不印象深刻。
蘇氏如此得寵,其中高皇貴妃功不可沒,高皇貴妃是高太后嫡親的侄女,先帝表妹,是先帝放在心尖尖上的人。可惜紅顏薄命,留下皇三子安王和兩個女兒撒手人寰。
如果不是高太后拉著三個孩子在病床頭哀哀哭訴,怕是先帝也熬不過來。不過先帝要是熬不過來了,蕭太后和皇帝當年也不會受這麼多苦,重華也不會存在於世。後來高太后使人找了猶如高氏轉世的蘇氏進宮,先帝才完全康復過來。
雖然蘇氏也有兒子,但是先帝最寵*的還是安王,先帝一即位便封年僅五歲的周卓為安親王,身為嫡長子的皇帝到先帝駕崩都只是個普通皇子。
太宗晚年,安王、皇帝和蘇氏所出的壽王之間暗潮湧動,一個是最心*的兒子,一個是嫡長子,另一個是寵妃的小兒子。
後來皇帝技高一籌奪得皇位,但是安王勢大,皇帝也不能輕舉妄動,在元和六年安王發動政變,史稱‘安王之亂’,寧家作為安王黨羽被清算,那場動亂牽連數十個家族,近萬人殞命。沒成想還能在這裡見到罪臣遺孤。
“我姐姐在元和六年便死了,我因為年幼方便,被故交設法救了出去。”
“哦,那你今天是要出賣你的救人恩人了,怎麼這個恩人對你不夠好?”
雲姨娘臉上出現了複雜的表情:“他對我很好,但是我寧氏一族三百四十六口人本罪不至死,是被他們生生逼死的,我要他們血債血償。”
重華順勢問道:“他們是誰?”
“平邑候莫家和毅勇候劉家。”
當年寧家和平邑候都是安王一系的官員。寧家見勢不妙便有心向當今投誠,摸清安王藏寶之地以求戴罪立功保住寧氏一族的性命。
寧家和莫家是姻親,寧家不忍莫家落難,便打算把功勞分莫家一半。
卻沒料到一片好心把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