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部分

行列,去追逐更好的茶與茶器。然而好茶之外更有好茶,好茶器之外還有更好的茶器,我再也感受不到原來那種簡單的快樂。”劉青說到這裡,輕輕呷了一口茶,看著眼前的美麗的景緻,微笑道,“道可道,非常道。我總覺得,茶道應該是自己獨自感受的一種從容和淡定,不應為外物所累,失其本心。”

“子衿所言,深得我心焉。”李植聽了,點頭深嘆。

明心大師在佛門中地位甚高,只因與這王承的師兄交情較好,見王承盛情相邀便進來喝杯茶。卻不料這王承為了迎幾位商賈,把他晾在這裡半天,又讓他與這幾位滿身銅臭的俗人同坐喝茶,心中早已不滿。這下聽劉青這話說的好像他才是追逐虛利的俗人、失去了禪心,頓時沉下臉來:“哼。夏蟲不可語冰。”

陸寶成一聽這話就不幹了:“大師這話是說我們不懂茶?大師可知,這天下有幾種好茶,都是在下身邊這位劉子衿所制。”

“這三位是歸園茶居的東家,現在新出的西山茶、黃山毛峰、屯溪綠茶皆出自劉公子之手。”王承一看兩邊客人起了爭執。忙又把劉青等人的身份介紹了一下,希望明心大師能看在同是茶人的份上,不要太過咄咄逼人。

“哦?”這話倒是出乎明心大師意料,看這三位都是二十多歲的小毛孩子,沒想到還有會製茶的。他上下打量了一下劉青,淡淡道:“便是會製茶又如何?天下的好菜都是廚子做的。但這天下最會吃的人,卻不一定是廚子。”

李植一聽,也忍不住了。他最聽不得有人說劉青不行:“大師可願與子衿比試比試?”

“比便比,莫非老納還怕了你們不成?便是三人一起上都沒問題。”明心大師估計也是茶之高手,極為自信,“如何比,你們說吧,免得世人說老納以老欺小。”

劉青是極不喜歡與人爭鬥的,但他們話趕話趕到這裡,她想息事寧人都不行了,便道:“我看明心大師於茶一道也甚有研究,不如我們比上兩場,一場試水辨茶,一場燒水沏茶。不知大師意下如何?”

“行。”明心大師也是個爽快的。

明心大師在茶這方面也是個有聲望的,劉青卻是最近隨歸園茶居、黃山毛峰和屯溪綠茶而名聲雀起的傳奇人物,這兩人在此比茶。無論結果如何都會成為一段佳話。王承心裡此刻也不惦記他的茶碗了,精神極為亢奮地出去讓僕人去取水。吩咐完畢回來他又道:“一會兒二位泡茶須有人品評,不如某派人去請兩三位品茶之人?”

“如此甚好。”明心大師頷首。這裡除了他和劉青,就只剩陸李二人和王承了。陸李二人畢竟是劉青的人,或許對她泡的茶味甚為熟悉,這樣比試便不太公平,明心大師雖有自信,但還是覺得小心一點好,免得把老臉丟在了這裡。

清波門這地方要請幾個懂茶的名人雅士甚是方便。大家一聽是明心大師和歸園茶居的劉大師比茶,只一會兒的功夫,所請的三位品茶人士便到了。其中一位叫張景的畫家對茶比王承更有研究,自告奮勇地承擔了主持的任務。

一會兒派出去的僕人陸續把水取回來了。張景帶著兩個小僮進了屋裡,鼓搗了一陣,兩個小僮分別端了兩個茶盤出來,茶盤上各放有四個茶杯,裡面裝了四杯清水。茶杯下面壓著寫著一二三四編號的紙條。

看兩位小僮把茶盤都放到了明心大師和劉青面前,張景又拿了兩套紙筆墨,放在兩人面前,道:“請二位品過水後,把判斷寫在這紙上。”

劉青等明心大師選了一個茶盤的水後,自己才走到另一個茶盤旁,端起杯來一一品嚐,然後在紙上寫下自己的判斷。

一個會泡茶的人,對水必有深刻的認識。要知道,“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可見水質能直接影響茶湯品質。水質不好,不能正確反映茶葉的色、香、味,對茶湯的滋味影響甚大。“活”、“甘”、“清”、“輕”。之水,才能盡顯茶之真味。

而天下之水多種多樣。包括起來可分為天水和地水兩種。天水包括雪水和雨水,屬軟水,比屬硬水的地水更適合泡茶。尤其是雪水,歷來為茶人所推崇。唐代白居易的“掃雪煎香茗”,宋代辛棄疾的“細寫茶經煮茶雪”,元代謝宗可的“夜掃寒英煮綠塵”,清代曹雪芹的“掃將新雪及時烹”,都是讚美用雪水沏茶的。只是後世因工業汙染,雪水不再是人們泡茶的首選之水。

至於雨水,一般說來,因時而異:秋雨;天高氣爽,空中灰塵少,水味“清冽”,是雨水中上品;梅雨時節,天氣沉悶,陰雨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