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豫讓摸準了趙襄子要出來的時間和路線,在趙襄子要外出的一天,提前埋伏於一座橋下,趙襄子過橋的時候,馬突然受驚。猜到是有人行刺,很可能又是豫讓,手下人立馬去打探,果然發現了豫讓。
趙襄子責問豫讓,“你不是曾經侍奉過範氏、中行氏嗎?智伯把他們都殺死了,而你不替他們報仇。反而託身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經死了, 你為什麼單單如此急切地為他報仇?
豫讓卻說,“我侍奉範氏和中行氏,他們都把我當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樣報答他們,至於智伯,他把我當作國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國士那樣報答他。
趙襄子聽完深受感動。但又覺得不能再把豫讓放掉,就下令讓士兵把他圍住,豫讓知道生還無望,無法完成刺殺趙襄子的誓願,就請求趙襄子把衣服脫下一件,讓他象徵性地刺殺,趙襄子滿足了他這個要求,派人拿著自己的衣裳給了豫讓。豫讓拔出寶劍多次跳起來擊刺它,隨後仰天大呼。“我可以報答智伯了!”,當即就要仗劍自殺。
然而就在這時,意外卻發生了,忽然之間,天地間捲起了一陣狂風,鋪天蓋地地對著眾人席捲而來。使得眾人壓根就睜不開眼,而這風來得快,去得也快,很快就停下了,而這時。眾人發現,那豫讓早已不見了蹤影。
此時在不遠處一處密林裡面,飛揚救下了這豫讓後,當即不禁感嘆道,“好一個豫讓,捨死忘生,備嘗艱辛,只為報知遇之恩,豫讓,我乃玄家家主飛揚,你與我有師徒之緣,可願為我門下記名弟子”。
“您是飛子先賢,豫讓拜見先賢,多謝先賢救命之恩,豫讓願拜先賢為師,服侍於先賢左右”。
“豫讓,你可還想報仇”。
“如此大仇,如何能夠不報”。
“可是你已經報仇了呀”。
“趙襄子未死,老師為何言我大仇得報”。
“為師剛剛分明聽到你大叫‘我可以報答智伯了’,既然這恩情都已經報了,那又何來仇恨”。
“是弟子執念太深了,多謝老師提點”。
“很好,你便隨我前往稷下學宮,好生的修煉”。
“是,老師”。
當即,飛揚帶著豫讓返回了稷下學宮,而與此同時,豫讓的事蹟傳開,眾人都以為豫讓已死,趙國的志士仁人無不為他的精神所打動,為他而悲泣,而這件事傳到稷下學宮後,飛揚眾多弟子都是唏噓不已,沒想到沒過多久,飛揚就帶著豫讓來到了稷下學宮。
專諸和豫讓都是飛揚弟子,然而,他們的待遇確實天差地別,專諸是個大老粗,大字不識一個,子罕等弟子覺得說出去都覺得丟臉,而豫讓可就不同了,此人飽讀詩書,文武全才,又做出如此可歌可泣的事情,受到了眾多弟子的喜愛。
飛揚在見到這一幕後,沒有過多的插手,畢竟,只要他們不同門相殘就行了,至於他們想跟誰親疏有別,那就是他們要處理的問題了。
而這時,飛揚覺得他有必要去見識見識那莊子,當即就讓子罕帶路,來到了莊子所開闢的道學院當中。
這莊子跟別人不同,飛揚算過了,他不是任何大能轉世,他的前世、前世的前世、前世的前世的前世,都只是普普通通的凡人,沒想到這一世卻能得到老子的器重,再度下凡將其收入門下,被尊為南華真人。
莊子名周,字子休,老子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繼承老子學說而倡導相對主義,蔑視禮法權貴倡導逍遙自由,因此還拒絕了楚威王的聘請,生平只做過漆園吏,思想核心為天人合一、清靜無為,曾經提出的“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此外還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陰陽,他的“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
莊子得知飛揚前來拜訪後,趕緊出來迎接,躬身行禮,說道,“莊周拜見先賢”。
“你便是莊周,老子聖人的記名弟子”。
“是的,先賢,還請裡面就做”。
當即,莊子就將飛揚請了進去,分賓主而坐,飛揚當即說道,“之前因為有要事在身,不能早點來拜訪,還望恕罪”。
“不敢,本應當我親自去拜訪先賢才對,卻累先賢走此一遭,還望先賢莫怪”。
“無需多禮,你道家在稷下學宮可還一切安好,你若有什麼事,儘管去找子罕,讓他幫你處理好”。(未完待續。。)
第210回 爭鳴大會
“多謝先賢大恩”,而這時,莊子忽然憑空取出一把寶劍,這才說道,“我那長眉師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