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是衛戍橫山,一部是包圍天惶縣。如此龐大的規模用兵不用說瓦刺,即使是明國也是不敢輕動。伴隨著而來的是國力的迅速消耗,十年下來安養生息的成果在一夜之間付之東流。要想改變這一局面,必須立刻佔領攏縣,打通對外通道,以戰養兵。
但是讓李乾順萬萬沒想到的是,先頭輕騎兵萬人部隊遭遇了投明三千鐵鷂子的衝擊,明朝騎兵再兵分兩翼包圍了先頭部隊,一天一夜,先頭部隊投降大半,剩餘部分不是被殲滅就是四面潰逃。
如果這不是最糟糕的,那更糟糕的訊息還有:
第一個壞訊息是軍隊士氣,由於控制口糧,又要加緊行軍,逃兵越來越多,有部分翻過大山直接投奔了明軍。按照軍中流言,有編制軍隊整支來投,士兵每人五十貫錢,將官分兩百、一千、五千三個檔次。零散士兵,攜帶了馬匹武器的四十貫,只攜帶馬匹的三十貫,什麼都不攜帶的五貫。另外所有投降士兵每人能分到一畝地。
第二個這次明軍戰鬥力非常強,首先是火器的使用。往年明軍也有使用火器,但是受限條件大,火『藥』易『潮』溼,但是這批火器不僅沒有以上缺點,威力加成,武器創新。特別是甩手炮,簡直就是瓦刺軍的噩夢。其次明軍士氣非常高,有道是一鼓作氣,但明軍士氣一直處在一鼓之中。看見瓦刺軍如同是豺狼看見獵物一般興奮。還有一點,明軍協調能力強,各種兵種各司其職,整體戰鬥力比之前高上不只一星半點。
第三個壞訊息,本此明軍作戰不講以往章法,如馬千乘先陷自己於絕境,李如松千里突襲一不佔地,二不打仗,只對農作物下毒手,肯定還有其他手段要防範。
第四個壞訊息,由於質子軍大部被俘虜,一些權貴已經和明軍私下進行聯絡。最糟糕是一些高官用和不用都是一個問題。已經有訊息稱,明軍目前有一種以情報換人質的說法。
第五個壞訊息,韃靼國突然對瓦刺主戰的情緒佔據上風。皆是說瓦刺在韃靼邊境已經沒有重兵,此事不動手更待何時?
第六個壞訊息,吐蕃和明的交易市場大開,明商人正在全力收購吐蕃在瓦刺邊境掠奪的人口、物資、馬匹、武器、陶瓷等等。目前有訊息說,吐蕃另外幾部也蠢蠢欲動,也想發一次瓦刺國難財。
第七個壞訊息
唯一一個好訊息是,明朝已經『露』出風聲,有意和談。
李乾順當然不願意和談,他想都不想也明白,在這樣情況下和談,靈州、永樂必然被割出去。而這兩州對瓦刺的重要,相當燕雲十六州對韃靼的重要。幾名進言和談的官員已經被他軟禁起來,這些人的孩子還都在明軍那邊當俘虜。為避免逃兵叛變,李乾順衛戍部隊兩萬人為先頭部隊,遇見逃兵,格殺勿論。
李如松在城頭靜靜看著遠方一片連一片的軍營,敵人太多了,不僅出了攏縣所能承受的壓力,也出了自己心理的承受壓力。相同,打了幾個勝戰計程車兵們士氣見了此情形並不高,接下來要進行的大戰才是最要人命的。
常智光不知道什麼時候也上城牆來了:“敵人是我們的十五倍。”
“太多了。”李如松苦笑:“每人一口唾『液』,攏縣就會被淹沒。”
常智光笑道:“你應該這麼想,瓦刺人在孤注一擲,只要這場戰鬥結束,瓦刺人再也無力防守我們的進攻,我們對瓦刺的戰爭也算是基本結束。”
李如松道:“大人似乎很有信心?”
“信心說不上,李將軍怎麼看?”
“城牆薄弱,再加先前之戰鬥多有破損。雖然臨時加固,但難擋敵人之鋒芒。”李如松道:“城在天險,但也就因為天險,如敵搶牆頭,我軍最少只能三百人防守。對付小股部隊是容易,但瓦刺軍要是不顧生死的決死衝鋒,恐怕”李如松的擔憂還沒說完,敵人專業的攻城裝置即將到位。
“最後一批武器也已經到位。”常智光道:“我個人認為敵人無法依靠強攻拿下攏縣。再者李將軍也不是束手就擒之人。”
“恩,末將已經學匈奴之法,派出部隊把敵人屍首、病死的畜生埋在方圓五十里內的水源口。而今到了夏日,屍體腐化,敵又是最需要喝水的季節,應該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麻煩。”李如松道:“另外末將從永興軍路調來了十臺投石車,專門投擲五十斤的炸『藥』包,敵軍不能不顧及。還有末將已經讓一些要錢不要命的降兵回瓦刺軍充當細作,勘察瓦刺軍後勤補給情報。如果順利,到時候可以把五千個炸『藥』包當成糧草送到瓦刺軍大營。”
常智光讚道:“將軍如此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