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喀什地區了。
而在蒙古高原上,此時的第一方面軍主力已經在扎薩克圖汗旗滅掉了扎薩克圖汗部的主力一萬騎兵,隨後又攻佔了烏里雅蘇臺,消滅了二萬餘蒙古騎兵,俘虜了二萬餘人,佔領了烏里雅蘇臺將軍府,擊斃了烏里雅蘇臺將軍連順。
至此,蒙古高原再無主要敵對勢力,剩下的只是清剿各地的小股抵抗部隊和草原流寇、馬匪了。
王君道當即命令楊破虜,由嶽奉先率領三萬騎兵、二萬步兵,共計五萬大軍,越過科布多地區,向新疆北面的塔爾巴哈臺進軍,慕容軻則領三萬騎兵、一萬步兵清剿扎薩克圖汗部與科布多地區的所有抵抗勢力,楊破虜親率十餘萬大軍,坐鎮烏里雅蘇臺,與盤踞在蒙古高原西北面唐努烏梁海地區的十餘萬俄軍相對峙。
6月30日,嶽奉先領五萬大軍越過科布多地區,進入新疆北面。
而此時,第一方面軍的北路大軍在徐劍的帶領下,再次攻破了袁軍在天山西土爾扈特地區組織的第二道防線。
第二方面軍的南路大軍也已經完全佔領了喀什地區,並派出二萬大軍向喀什東南面的和闐地區進軍,此路大軍將會延新疆南部,崑崙山以北地區向東進軍,直到抵達甘肅省敦煌市,重新開闢疆南戰略路線。
7月5日,第二方面軍的北路大軍五萬餘人在康定北的率領下,北上與第一方面軍慕容軻率領的五萬大軍會師於塔爾巴哈臺,組成了十萬大軍,直接越過中俄邊境線,進入了俄國境內,向巴爾喀什湖東部地區進軍,所過之處,凡是遇到俄**隊。一律殲滅。
此時,俄國在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僅僅只有一個師一萬餘人的兵力,而從西西伯利亞地區和東歐趕來的增援部隊根本還未抵達巴爾喀什湖。
徐劍則率領著十三萬大軍從賽里木湖南部無積雪的天山地帶南下,直接出現在伊犁西面的拱宸城,與袁軍在霍城一帶對峙。
而袁世凱的袁軍在經歷了庫爾河和西土爾扈特兩次大戰之後,損兵超過十萬,所餘部隊已經不足十萬了。
7月10日,龍虎軍十三萬,袁軍八萬在霍城展開大戰,這一戰打了整整兩天一夜。最終。袁軍傷亡五萬餘人,龍虎軍憑藉先進的武器亦傷亡八萬餘人。
7月12日,袁軍撤回伊犁,加上伊犁城中的二萬人。袁軍僅存五萬。而龍虎軍可戰精兵依然有還有十二萬。整整兩倍多於袁軍。
7月13日,在徐劍的指揮下,包圍了伊犁的十二萬龍虎軍對伊犁發動了總攻。
這一戰打了整整兩日。雙方在伊犁河北岸,伊犁城周邊地區展開了慘烈的大戰,直到龍虎軍將殘餘的一萬餘袁軍徹底包圍在伊犁城中,戰鬥才初步結束。
徐劍當即向北京發報,請求對伊犁發起最後的進攻,一舉消滅袁世凱部。
王君道原本打算放袁世凱向西逃跑,讓袁世凱帶人去經營河中地區,但現在看到機會的他改變主意了,因為河中的情況太複雜了,如果讓袁世凱去調動了那些宗教分子,宣傳他們的**情緒,到時候河中將是一個大麻煩,與其讓袁世凱去折騰,還不如直接揮師西進,佔領河中地區。
所以王君道下了堅決消滅袁世凱的命令!
而伊犁城中,袁世凱也預感到大勢將去,他知道在經歷了這麼長時間的大戰之後,袁軍根本不可能與龍虎軍和解,於是召集了段祺瑞、王士珍、馮國璋等人商議最後的策略,最終決定在伊犁城與龍虎軍決一死戰,即便是死,也要死得轟轟烈烈。
7月16日,十萬龍虎軍包圍伊犁城,從四面八方對伊犁城發起了最後的總攻。
十一萬打一萬!
結果可想而知,僅僅半天時間,袁軍便彈盡糧絕。
最終,袁世凱自殺、王士珍自殺,段祺瑞戰死、馮國璋戰死、曹錕等戰死,龍虎軍徹底佔領了伊犁城!
而在徐劍領軍進攻袁軍的過程中,康定北和慕容軻帶領的十萬大軍,也徹底掃平了巴爾喀什湖以東廣大區域內的俄軍,累計殲滅俄軍一萬餘人。
在此期間,由於楊破虜率領十餘萬大軍屯駐在烏里雅蘇臺北部地區,俄國駐紮在唐努烏梁海地區的十餘萬大軍根本不敢前往增援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直到俄國從西西伯利亞地區趕來的十萬援兵抵擋巴爾喀什湖北部之時,巴爾喀什湖以東已經全部易主。
俄國僅有十萬大軍,面對著中華龍虎軍的十萬大軍,即便是防守尚且不足,哪敢主動進攻?何況徐劍在佔領了伊犁後,只留下一萬人鎮守伊犁地區,他則親自領著十萬大軍抵達巴爾喀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