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

《真實的汪精衛》作者:林思雲

中國經常有這樣一種怪現象,提到某個人的名字是婦孺皆知,但問起該人的生平和事蹟時,卻又是鮮為人知。汪精衛就是這樣一個特殊的人物。汪精衛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大漢奸,可是大家對汪精衛的“賣國事蹟”卻是一問三不知。這也是中國歷史教育的一大特色;只告訴大家他是壞人,卻又不告訴大家他作過什麼壞事。好在中國學生頭腦比較簡單,不喜歡刨根究底,所以歷史老師還不至遇到太大的麻煩。

汪精衛在中國是一個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認為是中國人的恥辱。因此現在的中國歷史教科書中,把汪精衛從辛亥革命和國民黨的歷史中完全抹殺,只是抗日戰爭的歷史中實在無法抹殺汪精衛的存在,才簡單地提到了汪精衛和他的維新政府。這種出於主觀願望而隨意修改歷史的作法,使中國人對歷史產生了錯誤和虛假的理解,實在有礙於中國的發展與進步。

歷史上真實的汪精衛,曾是近代中國有數的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對中國的歷史走向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歷史走到21世紀的今天,應該考慮還汪精衛的本來面目,重新認識歷史上真實的汪精衛。

要為汪精衛寫一個比較真實客觀的小傳還有不少困難,最大的困難就是有關汪精衛的資料十分匱乏,人們似乎都極力避開這樣一個敏感人物,怕給自己惹來各種麻煩。1980年代後期,中國開始出現一些關於汪精衛的書籍,比如蔡德金的《汪精衛評傳》,黃美真的《汪精衛傳》,秦亢宗的《走向深淵》等。但中國出版的書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有意識地貶低醜化汪精衛,寫書的重點放在獵奇和豔史方面,不是嚴肅的人物傳記而近似於野史小說,真實性有很大的疑問。日本也有不少關於汪精衛的書籍,比如上板冬子的《汪兆銘的真實》,杉森久英的《汪兆銘傳》,今井武夫的《支那事變的回想》,特別是親身參加過汪精衛和平運動的松本重治寫的回憶錄《近衛時代》和《上海時代》,犬養健的《揚子江仍在奔流》,披露了不少鮮為人知的事情。與中國的資料相比,日本有關汪精衛的書籍比較嚴肅,基本沒有憑信性很低的獵奇豔史部份。因此這篇《真實的汪精衛》以日文資料為主,中文資料為輔,力爭做到求實客觀。

汪精衛的一生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所以本文也分為三大部份來寫:第一部份:為了革命奉獻一切;第二部份:打倒獨裁者蔣介石;第三部份:和平運動曲線救國。

第一部份:為了革命奉獻一切

1893年5月4日,廣東省番禹縣(今廣州),來自浙江的客商汪椒家裡,又新添的一個男孩。這個男孩是汪椒的第4個男孩,也是第10個孩子,汪椒給這個男孩齲蝴叫汪兆銘。

汪兆銘是汪椒的填房吳氏所生,生汪兆銘那年汪椒已經62歲了。汪椒是個落第秀才,後來棄文從商。汪椒見這個小兒子異常聰明,就特別注重教汪兆銘讀書,在汪兆銘5歲時就開始教他認字。在父親的嚴格教導下,汪兆銘8、9歲時,就基本可以讀書了。汪椒晚年由於年老眼花,無法看清書上的小字,就讓汪兆銘每天為他朗讀詩書。汪椒特別喜歡王陽明和陸游,每天讓汪兆銘為他朗讀王陽明的文章和陸游的詩。每天在父親面前朗讀,不僅無形中培養了汪兆銘演講的口才,還使幼小的汪兆銘接受了王陽明的哲學思想和陸游的豪放文風,這些對汪兆銘後來的政治生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汪椒家裡並不富裕,汪兆銘童年時代的生活相當清苦。汪兆銘13歲時,母親病逝,14歲時,父親又病逝。從此汪兆銘就依靠比自己大22歲的大哥汪兆鏞撫養生活。由於家境所迫,汪兆銘17歲時就開始到私塾去教書。1901年汪兆銘18歲時參加了科舉考試,以廣州府縣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取秀才。

1900年義和團事件以後,清政府開始搞“新政”,開始大量選派公費留學生到外國留學,並給予歸國留學生舉人或進士的待遇,授予高階官職。這在當時的中國青年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有識青年紛紛前往外國留學。

當時公費留學生的主要派遣國家是日本,大量留學生前往日本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日本地理位置近,留學費用便宜;二是日本明治維新後,日本的強國經驗對中國特別有現實意義;三是日文中大量使用漢字,所以對於中國人來說,學日文要比學歐洲文字省力很多。特別是日本還專門為中國留學生設定了一些學校,在日本教師講課時,旁邊配有中文翻譯,以便讓不懂日文的中國留學生也能聽懂講課的內容。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