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與大青定盟所以劉志恨定下的談判物件是四王爺忽必烈。對於大青來說阿里不哥是個蠢人和一個蠢人能說多少人話?而蒙哥又不太好說話算來算去只有忽必烈了更何況忽必烈不願意也不得不承認劉志恨算起來已經是他的女婿了。在這種情況下兩人就有很多話說了。同時對於蒙古來說也是要確定大青的態度因為兩個國家都是強國蒙古還吃了敗仗所以談一談是很有必要的甚至還可以合作比如對宋。
正文 第三百九十三章:出使忽必烈
時間是六月在月後旬時史嵩之終於到了忽必烈的駐地開平府。開平府為劉秉忠所建。劉秉忠原名劉侃因曾祖父在金代時任過邢州節度副使家族定居邢州。後來忽必烈之父蒙哥即位為蒙古大汗蒙哥命忽必烈總治漠南漢地。忽必烈深知要征服和統治廣袤的漢人地區只靠打打殺殺那一套老辦法是不行的。於是忽必烈重用了劉秉忠及一批有才能的漢人。這一年劉秉忠向忽必烈提出了一整套治理天下的綱領性建議。此時的開平府初俱規模但也顯出了不凡的氣象忽必烈野心甚大不僅建城同時也在建水軍別的不說這錢就花得不像話好在中原本就是膏脂之地只是前時北宋治理不得法而忽必烈雖為蒙人卻是重用漢人雖然不讓你富起來可總也是能吃飽的這樣一來中原也就穩定了下來可以給忽必烈帶來意想不到的財富。自忽必烈丟了前線大軍的軍權他立時回到了開平平靜地過自己的日子。對於此時的忽必烈來說他已經和自己的臣下分析過了想要對抗大青光是現在打是根本不行的因為一來戰線太遠二來蒙古對面還有宋國並不能用盡全力最好的自然是集中力量先滅宋再舉國之力迎戰大青。當然事還沒走到那一步可先行滅宋的策略是定下了來不過現在還不是時機呀。蒙古自身也有它嚴重的問題。大蒙古帝國建國自成吉思汗始當時他們打敗了無數的敵人最強大的是金人隨著戰爭的勝利別的不說成吉思汗一邊品嚐戰爭的樂趣可也感覺到蒙古的制度不足他需要能人賢才改良制度因為他只是成吉思汗並不是神在這一點上耶律楚材出現了。耶律楚材是遼人後裔當然遼國已經完蛋了給金人滅國只有耶律大石在極西建立了西遼勉強度日苟延殘喘。耶律楚材矢志報仇他遍尋可以幫助的物件宋人是不要想的了找來找去蒙古是最好的物件。於是耶律楚材幫助成吉思汗進行改制這是蒙古第一次改制使蒙古從一個部族國家一下子成為了一個軍事帝國於是蒙古得以繼續征伐。但是好景不長因為蒙古實在太大了大到不得不分封的地步最先分出去的是朮赤他是成吉思汗的兒子卻是給別人強*奸後的遺腹子成吉思汗雖認下了他可並不待見他再說了他是長子但蒙古帝國總不能交到他的手上吧分封出去既保住了他長子的顏面又讓他再也無力染指繼承權。可仍是不行蒙古越來越大在不斷的西征之後更是如此。所以成吉思汗死後窩闊臺汗繼續了這種分封並且給了自己一塊巨大的封地這是很笑話的也正是窩闊臺汗對自己實利的要求蒙古雖大可也不至於分裂但分裂的跡象已經出現了。不多時窩闊臺汗死了憑著他留下的強大實力貴由上位了這位沒有才能的敗家子雖有足夠的力量但並不會運用這種力量他的種種作為讓蒙古的病態加重如果不是大量的對外征戰分散了蒙古貴族的注意力那麼蒙古的分裂已經成了必然。在這種情況下蒙哥藉著拔都汗的東風順利上位他繼位之後也面臨了很大的難題。先是蒙古內部不可避免的**這最要命讓蒙古加快走向死亡同時還有窩闊臺汗的遺族不得不說窩闊臺汗留下的力量太大了就算他的後人失了汗位可是曾經的窩闊臺汗國也讓他的後人有足夠的力量過著危脅蒙哥汗統制的日子。這是蒙古大汗絕對不能容忍的。於是爭鬥還在繼續。蒙古一面動著不停的西征一面在內部大打出手而損失在大青戰場上的蒙古軍成了蒙古最大的一筆損失。這個損失不僅是在於兵力上的還在於糧草上。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什麼最重要?穩定糧食正是一切穩定的關鍵。連場大戰不是最重要的對大青的戰爭也不是最重要的打仗所花去的糧草才是最重要的。為此蒙古一邊自己生產糧食一邊用重金向外購買這個最好的物件就是宋當然也由此蒙古暫時在一定的時間內沒有力氣動大戰。而要想滅宋也是如此滅國大戰並不是說笑的如果手頭上沒有一定的糧草打滅國大戰那是個笑話。所以想要積下足夠的糧草繼續打下去蒙古人至少要在中原獲得五年以上的豐收年才可能繼續大戰一旦動大戰幾十萬人馬打上經年這種糧草的需要豈在少數?是以蒙古的戰力雖然仍是強大可是近幾年裡已經不可能動大規模的戰鬥了這一點對宋也是如此。因為宋國雖弱但一點也不好打。它的城太多了想要一座座城的攻對於蒙古人來說太過於吃力了想要打四川那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