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的一本書,不過是一個不太有名的角色(可能是龍套)說的,整得我現在只記得這句話,其他啥也不記得了
126、執子之手
其實從頭到尾算起來,大四的實習也就三四個月,但就這麼短暫的時間,梁爽也沒能堅持到底。
原因很簡單,誰讓一個同校的嘴快,將梁爽在九州里的事情說出來了,其實這本來也不算什麼事,只不過前些天京城發生的佔了江湖小報好幾期追加報道,大有網路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感覺,連一些不認識的梁爽的人,都先入為主以為這個年輕人一定自詡網路紅人,肯定還自高自大,目中無人,感觀一下變差許多,這也就罷,經理也覺得,有這種員工,大夥都不能好好上班了。
現實與虛擬一旦混淆,帶來的後果很嚴重。
實習的公司開給學校的勸回通知書,其實並沒有對梁爽造成什麼打擊,的確需要換個環境了,待在這裡反倒有種束手束腳的感覺,不過人嘛,自己放棄的跟別人要求你離開的,心情可絕對不一樣。
注視著火車窗外不斷變化風景,應該說人生才剛剛開始的梁爽儘管沮喪了點,不過信心十足。
家鄉父親的公司名下,還有一家不大的電容加工廠,都是做一些低成本小投入,不過如果能夠有渠道購進市場稀缺的鉭原料,那種電容在市場上絕對供大於求,人脈麼,虹光電子打工的時候有些積累,市場情況也跑遍了,想做大做好是根本不可能的,原料賣給誰賣多少在生意場上都是按資排輩的,想做這一行,還是先少部分購進機器,然後從別人指縫裡撈點湯水喝。
在任何一個地方的工廠,都不能太冒尖,要不你官面上有人,要不你就讓更大的廠子在前面頂著。這樣就算有敲竹槓或者居心不良找麻煩的,也不至於天塌地陷。可以說這叫沒用,不過現實就是這樣,整天嚷嚷要做成世界五百強的,看看都是什麼樣的身家,又是搞得怎樣高科技,沒那個出身也沒那個頭腦的話,就腳踏實地一點。
梁爽的盤算就是做上個兩年,差不多的話,就轉手賣掉做別的,或者找好門路進虹光電子那樣的公司做管理層,必須得先在行業裡混臉熟而不是拉仇恨,市場的飽和度就這麼多,誰搶了誰生意,各自心中有數,誰也不是傻子。
只不過這樣的計劃,三年前的梁振絕對不樂意。
老一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