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每年定期解送京城供科舉考試和皇宮御用外,各地商人云集夾江,爭相採購夾江紙品。因此,夾江有了“蜀紙之鄉”的美譽。抗日戰爭時期,槽戶發展到5000餘戶,從業人員4萬多人,年產紙量高達8000餘噸。同時期,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兩次到夾江,與大槽戶共商提高夾江書畫紙質量月,為紀念大千對提高夾江國畫紙品質所作的貢獻,夾江縣政府將夾江國畫紙命名為“大千書畫紙”年生產長纖維六尺書畫紙,當年出口美國、日本等國年產各類手工紙7000多噸,其中以宣紙為主的書畫紙
張大千與夾江紙
國畫大師張大千曾經贊曰:“宣夾二紙,堪稱二寶。”把夾江紙與安徽宣紙相提並論,足見大師對夾江紙的喜愛。這中間有大師與夾江紙的一段不解之緣。
抗戰時期,大千先生寓居成都。他在安徽特製的“大風紙”即將告罄,不得不作讓步,用夾江的“粉連史”紙作畫,但“粉連史”質地綿韌,抗水性差,受墨和浸潤效能也不甚佳,達不到理想的繪畫效果,故張大千決心對“粉連史”進行徹底改造。
於是,張大千邀約好友晏濟元一道來到夾江縣馬村石堰山中,找到大槽戶石子青。在仔細觀看了紙的配料和生產過程後,他心中有了底,開始與晏濟元配製製造新紙的藥料。
兩個月過去了,張大千拿著配製好的藥液叫石子青試製新紙,造出的紙,抗水性和潔白度果然好多了。但美中不足的是這種紙抗拉力不強,受不了重筆。在和幾個經驗豐富的造紙師傅商量後,大千又決定在純竹漿中加入少量的麻料纖維。歷盡2個月艱辛,新一代的夾江紙終於試製成功了。新紙潔白如雪,柔軟似綿,張大千對其偏愛有加,親自設計紙簾、紙樣,同樣命名為“大風紙”。新“大風紙”簾紋比宣紙略寬,在紙的兩端做有荷葉花邊,暗花紋為雲紋,設在紙的兩端四寸偏內處,一邊各有“蜀箋”和“大風堂監製”的暗印。張大千共定造了200刀夾江新紙,每刀96張,經徐悲鴻、傅抱石先生試用,齊聲稱道,夾江紙從此名聲大振。
然而即便是宣紙最早是由中國發明的,但是到了後來卻被各個國家大肆的運用。
“開元,你這次考慮得不錯,如果拿著宣紙來買的話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雷天易笑著對王開元說道,畢竟這個想法確實是正常的,王開元一個小孩子能有這樣的思路已經是很不錯了。
“呢麼雷大哥”
既然聽到了雷天易說宣紙的問題,在這倭國當中能買到好價錢,可是為什麼雷天易卻不帶著宣紙來賣呢?王開元不是很明白。
“不過,在可靠的時候賣宣紙賺錢,這個你能想到,我也能想到,那麼別人就想不到麼?如果我們帶著宣紙來,到時候其他想到這一點的人也都帶著這些東西過來,那麼我們還有優勢麼?”
雷天易細心的朝著王開元解釋到。
雷天易說的不錯,如果就是連王開元這樣的少年都能夠想到在可靠的時候賣宣紙能夠賺錢的話,那麼其他的人又怎麼會想不到呢?所以說,在考慮到了這個問題之後,雷天易就準備放棄了宣紙這個生意,不但如此,就是連考試使用的毛筆之類的東西也都沒有購買。
“哦,原來是這樣,不過雷大哥,宣紙可能有很多人來賣,我們不去做這個生意就可以了,可是這邊的倭夷都是穿著木屐的,那麼既然這樣的話我們帶著這麼多的布鞋來賣有什麼用呢?不但一文錢都賣不出去,還白白的交了五百兩倭銀的稅金。這樣一來我們不是虧本了麼?”
自從跟著雷天易以來,王開元還沒有見到過雷天易在哪個時候做生意會虧本的呢。所以說現在的王開元非常的鬱悶。
“呵呵,你們都是把事情想得太複雜了,不就是一個科考麼?有科考的話宣紙它們的價錢能上漲,但是如果科考取消了呢?”
聽完了王開元的話之後,雷天易邪邪的笑道。
'。。'
第163章 製造戰爭
第製造戰爭
一會12點之前還有一章。。。。
&&&&&&&&&&&&&&&&&&&&&&&&
“什麼?雷大哥,倭夷的科舉會不考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啊?”
在聽到了雷天易的話之後,不光是王開元,就是連屋子裡面一向不問世事的南海也是大驚了起來。
科舉是一個國家的制度,在正常情況下都是幾年舉行一次的。這是萬古不變的事情,王開元他們還不知道有哪一次的科考本來決定的,但是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