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不在呂布之下啊!只是可惜!在典籍中始終找不到他二人交手的記錄!”
“張恭也是這樣說的!”邵雲插話道。
楊堂卻道:“其實呢!他二人是有交過手的!”
“真的?”
楊堂欣慰的點了點頭,又將龍吟槍橫在身前,打量了一番,道:“說起這個、、、、、、就不得不說我楊家的一位先主了!”
“哦!楊家在三國時期也有記錄嗎?”邵雲道。
楊堂道:“你們可知道‘楊彪’此人?”
段世衝拍手道:“至震至彪,四世太尉!楊彪!漢室忠臣熟人不知?字文先,東漢名臣,弘農華陰人,楊震之後,楊賜之子,世代忠楊彪像烈。任京兆尹時毅然處死巨宦王甫。獻帝時為太尉,董卓欲遷都長安,百官無敢異議者,唯其力爭,免官。卓死復為太尉,李郭之亂中盡節護主。後為曹*所忌,誣以大逆,孔融力救始免。後其子楊修為曹*所殺,閉門不仕十餘年。楊彪至死仍自稱漢臣,而曹丕登位後也並未為難他。禮遇漢老臣楊彪不奪其志”
“然也!正因為我楊家先主楊彪、乃是漢室忠臣,以至於那諸侯劉備麾下上將趙雲,也對他頗為敬重,故此、二人私下也是好友!”楊堂說到這裡,又從侍女手中接過一本典籍道:“據我楊家典籍記錄,趙雲與呂布二人彼此仰慕對方的武藝,正所謂識英雄重英雄,二人私下也是好友,因此二人也常常切磋武藝!”
段世衝疑問道:“真有此事?我有位好友在朝廷掌管皇宮典籍,我也藉機讓他幫我打聽過,卻從來沒有聽說過他二人的交手情況啊!”
邵雲也點頭道:“是啊!外公!我聽張恭說!他二人的武藝的確是個謎啊!就連張恭也不知道!”
楊堂答道:“他二人各為其主,畏懼繁衍是非,所以每次切磋的地點,都是選擇在荒蕪人煙的地方進行,而又因為趙雲與我楊家先主楊彪是故交,因此,二人才請楊彪作為評判!”隨即將手中典籍遞到邵雲手中道:“這本典籍、、、便是當年趙雲、呂布二人的切磋記錄!”邵雲接過典籍,正待要檢視,卻被段世衝一手搶過,翻閱了起來,口中道:“此等典籍實在是難得啊!先睹為快先!”邵雲也探眼看著,書中記載:第一次時間建安一年春,華山之巔,步戰,第二次,時間建安二年秋。燕山之巔,步戰,第三次時間建安三年夏,上甘嶺、騎戰,二人仔細往下看,卻也只是一些記錄二人如何出招,如何防守還擊,卻始終沒有提到二人的切磋結果。
邵雲有些氣餒道:“外公!這典籍之上為何沒有提到他二人的切磋結果呢?”
楊堂道:“勝負已然分曉,又何須問結果?”隨即又道:“你可知道楊修此人?”
段世衝起身道:“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筆下龍蛇走,胸中錦繡成。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楊修!字德祖,弘農華陰人。漢末期文學家,太尉楊彪之子,以學識淵博而著稱。建安年間被舉為孝廉,任郎中,後為漢相曹*主簿。此人自然識得!”
楊堂接過典籍道:“當年的三次切磋!我楊家先主,楊彪都在場,他每次都以筆墨將二人的招式套路記錄下來,待回去以後,將此記錄交與自己的兩個兒子做評論!”
“哦!難怪沒有結果!原來連他也看不出二人的高低啊!那是要請他的兩個兒子做評判了!”邵雲喃喃道。
“非也!楊修此人向來喜好文學,對於此類事宜,自是不予理之,但楊修有一個弟弟,名為楊逍,楊逍此人自幼習武,對於武學的痴迷,可謂是無人能及,曾經揚言要擊敗呂布、趙雲二人,他見了這記錄後,不斷創造各式破解之法,但始終不得其解,最後將此記錄演練為一路槍法,名為《楊家槍法》!”
“可是!、、、可是外公!你還沒說呂布和趙雲的切磋結果呢?”邵雲道。
楊堂翻開典籍最後一頁,道:“第一次平手,第二次趙雲勝,第三次呂布勝!”
“原來還是呂布技高一籌啊!”邵雲道。
楊堂搖頭道:“非也!非也!”隨即將典籍翻到最後一頁遞到二人手中,二人一看,果真是切磋記錄。楊堂接過典籍道:“第一次平手,那時趙雲尚未成年,第二場、趙雲勝、卻是實實在在的。第三場騎戰、呂布勝,呂布雖然最後是勝了,可那是騎戰啊!人中呂布,馬中赤兔、、、、、、要知道在馬背上作戰時,擁有一匹良馬,那對勝敗是有著至關重要的決定的!民間之所以把呂布排在第一,那時因為有三英戰呂布此一說,而在三英戰呂布之時,趙雲還只是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