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的上官婉兒仿似若有所思的模樣,他在想一個人,奕劍大師,其實在事後不久,他已經知道那位自稱奕劍大師的人便是鎮南侯邵雲,自從那次邂逅以後,久居深宮的上官婉兒每天除了全力為武媚娘忙前忙後外,便是照料楊玉環,其餘時間就只有相思,最近,武媚娘給了他一個任務,那就是狄仁傑,狄仁傑身為長孫無忌麾下第一猛將,也是長孫無忌的軍魂,武媚娘要上官婉兒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狄仁傑爭取到手,而所謂的補習一切代價那便是美人計。
“來了!”狄仁傑這傢伙就是一個莽夫,與戲文裡面的大老粗無甚區別,“要我接近他?太難了吧?”
“召容大人!他來了!別怕,其實他已經注意你很久了的!”一旁的女眷輕聲道。
“參見狄大人!”上官婉兒臨時強行憋出了一個笑容,這一笑不打緊,醉的狄仁傑那傢伙魂都找不到了。
“啊!召容大人不必拘禮!”初次見面,二人像是在相親一般,大殿內,早朝完畢了,長孫無忌很謹慎,現在華雄、徐榮、二人各領十萬兵馬助手汜水關,同樣侍奉在天子身邊的武媚娘在兵馬方面沒有話語權,這趟早朝讓長孫無忌春風得意。更得意的是,退朝時,還發現了一個絕佳的美人,那就是上官婉兒。
而武媚孃的計劃卻也沒停止過,讓上官婉兒往來於長孫無忌、狄仁傑之間、逐漸增加他二人的矛盾,最後達到目的,這樣的計劃就難倒了上官婉兒了,不過還好上官婉兒也不是等閒之輩,雖然不斷來往於二人之間,卻也一直守身如玉,深宮中,能做到這一點,已經非常不易了。
華雄、徐榮的兵馬已經準時到達汜水關了,於關上駐守人馬合兵一處,形成了一道盾牆。
這邊邵雲帶領的五萬盾州大軍高歌猛進,一路向遼東而來。各路諸侯也在酸棗集結會盟了。響應檄文一共來的有十三路諸侯:
第一鎮,關內道、程咬金,
第二鎮,河南道秦叔寶
第三鎮,河東道尉遲恭、
第四鎮,河北道李靖、
第五鎮,山南道舒定芳
第六鎮,隴右道侯君集
第七鎮,淮南道魏徵
第八鎮,江南道羅文
第九鎮,劍南道高士廉、
第十鎮,嶺南道屈突通最後加上盾州特別獨立行政道邵雲,安西都護王金多祿。安東都護王薛仁貴,共計十三道諸侯,兵馬五十於萬號稱百萬。
諸侯到場,歃血為盟,同討國賊。也可以算是天下英雄大會盟了。所謂“蛇無頭不行,鳥無頭不飛。”這十八鎮諸侯兵力有多有少,當然要推舉一位盟主來統一軍令了。
薛仁貴作為兵馬最多,又是始發討賊檄文之人,加上又是李靖的大弟子,名望夠高,諸侯都推舉他為盟主。關內道程咬金,因為年老不便,所以這次代為會盟的人自然是他的公子程鐵牛,他向來以金多祿馬首是瞻,他認為金多祿身為駙馬,只有他能擔當盟主,想出來反對,只是被金多祿拉住。就這樣薛仁貴一開始也是極力推選師尊李靖,最後還是做了聯軍盟主,而程鐵牛隻有私下裡問金多祿問什麼不爭取盟主。
金多祿看了看安祿山一笑說:“我又不是貪圖名望的人,我也主張薛師兄做盟主,因為這次諸侯會盟本就是他發動的,尚且我等此番各路遠來,糧草器械不都得人家遼東提供嗎?否則諸侯軍天南地北的糧草供應、若是有了問題還怎麼討伐?
恐怕自己人也會因為搶糧而打起來。讓他當盟主不是因為他才能夠高,而是因為他聲望高,況且只有他當了盟主聯盟才能有穩定的糧草供應,才能使聯軍順利討伐長安。”
他這樣一說,程鐵牛撓了撓後腦勺,恍然大悟,連聲稱讚金多祿顧全大義,捨棄虛名。
各路諸侯團座,薛仁貴登臺盟誓“諸位!李唐漢室不幸,皇綱失統。後宮干預朝綱,加上賊臣長孫無忌,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如今推背圖的預言已經應驗了,我等懼社稷淪喪,會盟義軍,共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協力,以致臣節,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鑑之!”
薛仁貴本就是個儀表堂堂的漢子,征服遼東,各種陣勢都見過,加上有師尊李靖和邵雲的大力支援,一副正氣的宣讀這大義凌然的檄文。真是浩然正氣,感動了無數士兵,連諸侯也是倍感感慨。
宣讀完討賊檄文後,薛仁貴自封大元帥,諸侯各有封官爵。分派停當,點兵升帳,分派任務。
木華黎為行軍軍師、郭圖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