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2部分

,衝那男人道,“大哥,那城牆是什麼時候建的?”

那男人撓頭想了想,“好多年了,具體啥時候,我也不清楚好像,好像跟那運河年齡差不多”

我和雨馨兩個面面相覷。

“跟運河年紀差不多,那不是有上千年了?”我皺眉問。

“好像是吧,我也是聽老人說的”

我點點頭,又問,“那座土地廟呢?”

“那廟嘛,沒城牆老,據說是明代的。”

“那廟之所以建在那裡,是為了保佑城牆堅固,防禦外敵入侵的?”

“是吧,我聽人說是”

我皺起眉頭,下意識的端起湯碗,‘咕’,喝了一口湯。還沒往肚裡咽,身後突然傳來一個陰陽怪氣的聲音。

“才不是”

我嚇了一大跳,渾身猛的一震,‘噗’一下子,把嘴裡的湯噴了出去,偏巧不巧,剛好又噴了那男人一臉

“你媽”

“對不起啊大哥,對不起”

我急忙站起身,連連衝他擺手。那男人‘撲啦’抹了把臉,看那樣子,氣的恨不得跳起來了。但他強壓著怒火,做了副笑的表情,可是,那笑容簡直比苦相還難看,此外,聲調聽起來也怪怪的

“沒事兒,小師父,沒事兒”

我尷尬一笑,回身一看,剛才說話的,是一個老頭兒。老頭兒最少八十歲了,下巴蓄著長長的白鬍子,拄著一根彎彎曲曲的柺棍。

“那土地廟建在那城牆根底下,才不是因為那啥,保佑什麼城牆。”老頭兒說。

“這位是?”我指指老頭兒。

“這火燒店老闆的爹。”那男人說。

“哦哦。”我點點頭。

“老爺爺,您坐。”

雨馨把自己的凳子讓給了他,老頭兒卻也不客氣,顫顫巍巍坐了上去。

“你坐吧。”我起身把凳子一推。

“不用了,我站會兒。”雨馨說。

“那我跟你一樣站著。”我笑了笑,看向那老頭兒,“老爺爺,您知道那座廟建了是幹啥用的?”

“當然。”老頭兒說,“那廟之所以建在那裡是為了鎮咳咳鎮”

“鎮什麼?”

“咳咳咳鎮邪的”

“鎮邪?”我瞪大眼睛。

“啊啊是啊。”

“鎮什麼邪?”

這老頭兒老雖老了,但並不迷糊,思維邏輯,以及表達能力,都很清楚,有條有理。

“這說起來話就長嘍,我也是聽老輩子人說的”

老頭兒告訴我們說,要從明朝那時候說起。我把老頭兒的話,結合歷史,總結過後,大體如下。

大明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朱棣造反以前是燕王,北京古稱燕京,是他的老巢,他在那地方住習慣了。再加上,當時邊患嚴重,明朝都城南京地處江南,不利於控制北方局勢,所以遷都。從人性角度來看,歷史上但凡好人,是當不了好皇帝的。朱棣不是好人,但他卻是個好皇帝,沒有朱棣,就沒有今天的北京,沒有朱棣,就沒有《永樂大典》扯遠了,話說朱棣剛剛奪權那時候,便動了遷都的念頭,於是,便著手在北京修建自己的老巢,也就是今天的紫禁城。在修建紫禁城之前,他首先必須要做一件事,那就是疏通漕運。當時的北京物質一點也不豐足,尤其像木料呀,石料呀,這些修建紫禁城的材料,更是缺之又缺,只能從南方依靠大運河運過去。由於連年戰亂,運河北段多段淤塞,早就不通了。

所以,朱棣篡位奪權的第二年,便設立了漕運總督,以及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官職,整治運河,疏通漕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之後,治河工作進展的很順利,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段段河道被打通了。可是,當他們來到xx縣這一段的時候,卻遇到了莫名的阻礙,先是連下了三天的大雨,工作沒法開展,雨停之後,河道里飄起了大霧,霧氣裡隱隱約約有很多叫喊聲。幾個治河小吏嚇壞了,報告給了總督。總督過來以後,命一個小吏帶人下去,看看那霧裡面有什麼。沒曾想,那幾個人下去以後,就全部失蹤了,沒一個人從霧裡面出來

這麼一來,再沒人敢下去了,連續三天,霧都不散,治河工作沒法進展。就在那總督一籌莫展時,忽然來了一個年輕人,自告奮勇,說他下去看看。於是就在當天晚上,那年輕人一個隨從都沒帶,孤身一人朝河道走去所有人都認為,年輕人這一去,肯定不會回來了,可沒曾想,第二中午,那年輕人突然出現在總督的驛宅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