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演奏!看來,這個來自華夏國的鋼琴家不一般啊!”幾位評委的心裡如是想著。
“不過,他的演奏只剩下最後一首曲子了,是自選曲目,可時間。還剩下十七分鐘,前面那三首曲子,都太短了,他怎麼會這樣安排?”
問題很快有了答案。
雙手再次沉在琴鍵上,一連串如水般的三連音響起。
貝多芬的《月光》!
這首升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因為德國詩人路德維希雷爾施塔布形容第一樂章為“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閃耀的湖面上,一隻搖盪的小舟一樣”而得名,從來沒有一首奏鳴曲。能夠像“月光”這般名滿天下。
但也正因為如此,許多鋼琴家在參加比賽時,都不會選擇這首曲子作為他自己的參賽曲目,因為它實在是被演奏得太爛俗了,如果不能彈出新意,在那些資深的評委面前根本討不了好去。
可我這位來自華夏國的鋼琴家,卻敢於把我的最後一首曲子,也是最重要的一首曲子選成“月光”?究竟是我對自己的水平太有信心。還是對這首《月光》情有獨衷?
如流水般的琴聲迴旋著,盪漾著,那雙緩緩起伏的雙手,似乎對琴鍵帶著一種深切的依戀,徐緩的旋律中流露出一種淡淡的傷感。琴聲,彷彿是冥想的柔情,悲傷的吟誦,又有陰暗的預感。
第一樂章的織體並不複雜,左手始終是舒緩的三連音,右手部分卻是如同呢喃般的、斷續的單音,然而“正是這種如泣如訴的聲音,讓人頓時覺得愛意此刻就瀰漫在自己四周一樣!”
第六百四十一章 不一樣的旋律
我的手臂輕輕地揚起,指尖觸到鋼琴琴鍵的那剎那,一陣炮彈式的旋律頃刻瀉落開來。
這是李斯特的《愛之夢》,在一向以炫技著稱的李斯特的作品中,《愛之夢》是比較特殊的一首,雖然也富有一定的技巧性,但這首曲子的抒情性,無疑更加強一些。
十指貼鍵。吃得很深,從側面看去,我的一雙手掌,如同柔軟的海綿般在琴鍵上起伏,那些起落的琴鍵,看上去是如此詩意。
這架斯坦威的音色有些亮,比較適合演奏爵士樂,不過在我恰到好處的力度控制之下,鋼琴發出的聲音無比柔和,聽上去,就像是每個音上面前附看著一層蒙桑的光暈一般,又像是從屋簷上滴落的一滴滴水珠,晶瑩、圓潤。
“很久沒有聽到如此純正的李斯特的,這個華夏國鋼琴家的表現,還真是讓人感到意外。
德維茲看著那雙在琴鍵上起伏的手,目光中流露出一絲欣賞。
從我剛剛開始演奏,對音樂感覺敏銳的她就發現了我和之前那些選手的不同。《愛之夢》並不是一首十分複雜、技巧性很強的曲子,不過要想彈好卻並非易事,這首曲子如歌般的旋律和靈活多變的旋律,都為演奏家提供了很大的發揮空間。正因為如此,它才成為一首易彈難精的“世界名曲”。
這架鋼琴的特性,德維茲也是十分清楚的,偏亮的音色說實話並不太適合表現李斯特的這部作品,但她很驚訝地發現,我居然能夠將力度控制得近乎完美,給她的感覺,就像是在用一架古典鋼琴在演奏一樣。
其餘的兩個評委,顯然也注意到了我演奏的不同,他們都是久經舞臺之人,耳朵對聲音的挑剔可冉說到了一般人難以想象的地步。一般些的音樂,根本不會激起他們太大的興趣,可這首看似普通的《愛之夢》,卻在一開始,就抓住了他們的注意力。
同樣被感染的,還有臺下的數千觀眾,斯坦威精心選擇的觀眾,幾乎沒有一個是沒有一點音樂底蘊的,對於李斯特的這首名曲,在座的沒有幾人沒聽到過,只是,當他們聽到我的琴聲時,還是有一種耳目一新之感,似乎是第一次認識這首作品。
“真想不到,愛之夢還能彈出這樣的效果,這個華夏國鋼琴家的處理真是讓人眼前一亮,無論是對力度的控制,還是對節奏的處理,都是那麼富有詩意,真是太美了,難以想像一個東方人怎麼會將李斯特的東西表現得這麼深刻!”一位李斯特的資深樂迷聽著這迷人的音樂,喃喃地說著,他看向我那雙演奏的雙手的目光,已經變得有些迷離。
音樂的情緒漸漸變得激動起來。右手開始在高音區奏出了華麗明亮的小分句,而左手頻頻響起的低音和漸強的琶音,則讓斯坦威的音色漸漸變得明亮起來!
但是,不管旋律變得如何複雜、力度變化多麼大,那不停在左右手之間交替的主旋律,卻如同風暴中的一葉小舟般,不斷起落著,卻始終頑強而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