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悠遠而漫長,一年一度的國慶大典(皇太后壽辰)就在這樣的鐘聲裡開場了。
依道光帝的意思,今年的國慶還和往年一樣,在京的官員每人賞一碗麵條,給有功的督、撫們賞上兩件黃馬褂,武將們中優秀的賞個“巴圖魯”算了,但大學士穆彰阿卻認為不妥。
穆彰阿鄭重其事地上摺子說:“皇上自登基以來,無日不操心費神,勤儉克己,更是超過列祖列宗。今年是皇太后七十壽辰大典,非盛世不能相逢,非明君不能遇到。我天朝聖國的國慶非小夷小邦可比,豈能一碗麵條了事?尤其是戰亂之後,為向小夷小邦顯我天朝強大,大典非隆重不能震懾。只有這樣,國太才能心安,夷人才不敢正瞧我天朝。”
駐藏大臣琦善琦大人,也從邊疆發來摺子,極力慫恿皇上轟轟烈烈地舉行國慶,並且強調說,悄悄地過國慶,雖有了節儉之名,卻也算示弱於外夷了,舉國上下都無光。
道光帝拗不過大臣們的苦勸,只好勉強同意,但還是告誡承辦大典事宜的順天府:“凡事能儉就儉,斷不可勉強。”
順天府正三品府尹一連叩了八個響頭,一連說了八句“臣一定遵旨辦理”,這才喜滋滋地退出。
於是,大典的前奏曲便在順天府的操持下開始了。
先是清理臨街店鋪的招牌。
順天府工部辦事房規定:“凡京師店鋪招牌,限五日內一律到城南李記招牌鋪統一樣式,統通更新換好,不許到其他招牌鋪製做。有違抗者,輕者封鎖鋪子,重者罰銀入獄,無論鋪面大小,概莫能免。”
規定裡所謂的李記招牌鋪,就是順天府工部衙門張尚書的老泰山和大清國工部衙門匡侍郎的小內兄合開的專為商家制做招牌的鋪子。
據說,僅皇太后這一次生日,“李記”就把錢掙海了。——就算李記招牌鋪十年不接生意,也倒閉不了。
此規定當天即張貼出去,五日後便派員一條街一條巷地驗視,好不認真。
有幾家自認為招牌是新做的,只是樣式有違,想矇混過關,店主便被捕快鎖拿,費了上千兩的銀子贖罪不說,還照樣把舊招牌砸碎,到“李記”做上個新的,這才了事。
臨街的牆面也都要刷上新洋灰,不臨街的民房也要抹上新泥巴,證明永珍更新。
諸如大菜館、大酒樓、大戲園子,更要張燈結綵。連歡樂場外面掛的大紅燈籠,也要到官府指定的地方買嶄新的掛上。順天府這時講的話是:十天再造一個大京城!
順天府這樣一鬧,雖然百姓叫苦不迭,儘管京師仍然還是以前的京師,但氣象的確煥發了一種活力。
辦完了這些,官府又挨著店面逼人捐資,說要統一購買黃沙,京城大小街道都要搶在這幾天鋪上新沙子。皇太后的吉日,誰敢道個不字!
長沙會館也被官府硬捐去一百兩銀子。
曾國藩住的湖南會館仗著裡面住著幾位翰林,名譽理事又是當朝的三品大員太常寺卿唐鑑,這一百兩銀子的捐款便想賴掉。——哪知道頂了三天,會館管事的便被順天府首縣的捕快拿了去;一百兩的捐資不僅分文未少,贖人又花了七百兩。
管事的放出來後,越想越有氣,便去找唐鑑大人,希望唐大人能出面為自己也為湖南人討個公道。哪知到了唐府,不僅公道話沒有討出一句,到最後,竟然讓唐鑑連湖南會館的名譽理事也給辭了。
唐鑑的理由是:“唐某位高權重,不宜再做什麼理事,虛名害人、害己、害同鄉。”
任管事百般苦勸,唐鑑只是搖頭,再不肯答應。
唐鑑的苦衷只跟曾國藩一人說過。
一次,曾國藩到唐府向唐鑑請教聖人思過的功夫,唐鑑講出這樣一番話:“聖人思過重在慎獨,慎獨的功夫重在獨字上。獨而不慎,無以思過。大清乃太祖馬背上打下的江山,重武而輕德。惟當今聖上,重德而輕武,偏偏又天災人禍不斷,權臣則陽奉而陰違。德臣難施展,權臣又當道,為今之計,退而求其安,方不致喪節喪德,也能保全名聲。老夫久歷京師,官至九卿,場面經過無數。大清國是滿人的天下,我漢人決難伸腰,行事辦差,惟滿人馬首是瞻,老夫窮居高位也僅是混口飯而已。老夫不擅從政,卻好育人,趁現在聖上不厭,老夫不久就要辭官南歸了。滌生啊,你還年輕,聽老夫一句話,等你到了我這把年紀,無論居何位置,都要激流勇退,這是老夫心腹之言。你的秉性,你的為人,和時下的官場如何能融啊!水至清則無魚,官至清則遭忌啊!”
這就是官至九卿、滿腹經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