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黨從不欠人情,私人交往歸私人交往。毛爺爺當年為了籌集留學生赴歐洲勤工儉學,向章士釗借過兩萬銀元。章士釗根本就沒有想過要毛爺爺還這筆錢。但是毛爺爺一直記得,到了1960年,毛爺爺有稿費錢了,他就自己每年還2000,還了十年才還清。還清了本金之後,他依舊每年再給2000元的利息,直到章士釗1973年去世才停止給付利息錢。
在與國外的交往上,黨更是從不欠人情。有些人認為這是“打腫臉充胖子”,但是陳克的家裡長輩頭從來不這麼看。陳克的祖上在太原拉過黃包車,也就是類似現在的計程車司機。收入倒也馬馬虎虎。凡是親朋好友到太原討生活,他祖上也沒有別的可送,就是送50斤一袋的那種混合了雜糧與白麵的雜合面,當時五十斤面怎麼都能讓一家人吃上半個月。
不僅僅做事仗義,他祖上身為一個拉黃包車的就能讓自家兩個孩子讀書,上大學。不過提起此事的時候,他家長輩的評價倒不誇稱自己多能幹,而是說“那時候太原洋學堂不要學費,只用交書本費。咱們上得起。”
陳克爺爺自己有時候偷偷說起此事,卻說當年上教會學堂的非富即貴,整個學校裡頭就他們兄弟兩個是“進城務工人員”的孩子,但是學校裡頭都是一模一樣的校服,兩位爺爺穿著校服,他倆自己也不自報家門,和其他學生都沒啥區別。不僅如此,遇到颳風下雨的時候,陳克的祖上到了放學的時候,給多少錢都不出車,他會去學校門口把自己的兩個兒子拉回來。去的時候還在懷裡揣兩個燒餅,娃娃上了車一個人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