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能夠勝利。
“就我們得到的情報,南京城裡頭有四萬多清軍。有些清軍固然沒什麼戰鬥力,這卻不等於光復會能贏。就現在看,江蘇計程車紳可沒有支援光復會。”
陳克的話音剛落,章瑜就問道:“那江蘇士紳準備跟滿清不成?”
“預備立憲馬上就要開始了,江蘇士紳又沒到走投無路的地步。反了朝廷又能如何?如果這次咱們沒幹掉北洋軍,或許江蘇人還會起來鬧鬧。現在他們只是擔心兵災,哪裡肯輕舉妄動。”陳克答道。
“那咱們放了王士珍和段祺瑞,江蘇人豈不是會認為咱們和北洋勾搭連環麼?”章瑜繼續問。
聽章瑜說完,陳克笑道:“章瑜同志,擴軍還得再忍忍。此時還不是大擴軍的時候,咱們的兵源地在大別山,而不是在新解放的地區。”
章瑜本來像拐彎抹角的把話題拉到擴軍上,陳克這麼一次性說破,他反倒覺得輕鬆不少。“陳主席,現在安慶的兵力嚴重不足。而且軍委還在考慮復原。我覺得這時機不對。”
“現在有很大一部分戰士並不符合咱們軍隊的要求。何必一定要把他們留在軍隊裡頭呢?”
“大別山的那些群眾就符合軍隊的要求麼?”章瑜從來不會簡單的就去附和陳克的話。
“你說的沒錯,大別山的群眾符合的多。他們面臨著更殘酷的階級壓迫,進行過更多次的自發鬥爭。咱們部隊裡頭的很多同志,當兵就是來吃糧的。在現在這個危機四伏的階段,我們不能僅僅以組建一支國防軍為目的,我們要的是一支革命的軍隊。如果部隊不是對舊制度深惡痛絕,如果參軍的目的不是為了保衛革命成果,那戰鬥力會大打折扣。咱們的部隊不僅僅是一支軍隊,他還是一支宣傳隊,工作隊。”陳克的回答也十分直白。
近些日子來聽陳克這麼說過很多次,但是軍委的同志對此頗為不解。陳克從未到過大別山區,他這種沒有充分調查的結果令大家覺得不太靠譜。陳克的話裡頭很確切的在指責根據地不少人並不“革命”。雖然普通群眾沒有為革命捨生忘死的義務,可這話怎麼聽怎麼彆扭。人民黨靠的就是老根據地的百姓才有的今天,陳克這說法總給人一種“沒良心”的印象。
莫道前路無知己十六基層(一)
~日期:~11月20日~
陳克對大別山區的鐘愛完全來自對歷史的繼承,這片生活艱苦的地區擁有很多紅色縣,將軍縣。在革命事業中,大別山區貢獻了數十萬優秀兒女。而這片地區的總人口不過五六百萬。如果不是被生活逼迫到不革命就活不下去的程度,絕對不可能有如此之多的群眾走上革命道路。
之所以以前沒有對這裡發展,陳克不是的群眾不革命。他的的是人民黨不夠革命,不能真正的將這些群眾的發動起來。對於先遣隊,陳克是精挑細選。既要最大程度保證隊伍的革命性,還要保證這支隊伍裡頭有足夠的衝勁。要保證隊伍裡頭的幹部戰士們有著對受苦群眾的真正理解與共鳴。如果是“山外人”帶著憐憫與高高在上的態度去開展革命事業,那還不如不去呢。
“一定不能傲慢!絕對不允許用高高在上心態的看待當地群眾。大別山地區的確很窮,但是窮不等於人格上就低人一等。我們不是去高高在上的領導群眾,而是要沉下去,要發動群眾。”陳克對軍委的同志們再三強調,但是他還是不放心。其實這些日子以來,陳克一直在認真的考慮,是不是自己親自帶隊前去大別山地區。
“陳主席,已經安排何足道同志前去大別山地區,這還有什麼能不放心的?”華雄茂很少看到陳克如此焦慮,他忍不住說道。
“何足道同志或許更合適在根據地主持復原工作。”陳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軍委的同志其實對安排何足道去大別山工作很是不解,聽陳克這麼說,好幾個人都露出了喜色。
“我覺得實在不行的話,由我親自帶隊或許更合適。”陳克接下來的話讓軍委的同志們大吃一驚。
“陳主席,你不在的話,誰來主持工作?難道大別山地區就這麼好?”軍委會議立刻就炸了鍋。
陳克揮了揮手讓大家靜下來,“同志們,我現在覺得我自己已經開始脫離群眾了,對於即將推行的工作完全把握不了。我現在需要親自到各地去實地考察。而且根據地有黨委,我就算是不在中央,大家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透過黨委來完成工作,我覺得應該沒有任何問題。”
“和北洋談判,機械生產的問題,對外關係判斷。陳主席你走了誰來主持?”華雄茂立刻出來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