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4部分

式會議。但是人民黨將派遣觀察員參與本次立憲會議。”

1909年10月5日,第一次全國立憲會議正式在北京召開。

莫道前路無知己五十二爭奪與重組(四)

“最近有些同志拿出來個經驗,叫萵筍葉養蠶勝過桑葉養蠶。滿篇裡頭雲山霧罩,神乎其神。而且就我看,被當作萵筍葉養蠶效果極好的理由居然是,這是陳主席推薦的方法,那就是好啊就是好。”說到這裡,陳克的語氣已經有些尖酸刻薄起來。

“我提出萵筍葉養蠶的時候可能沒說清,我小時候養蠶是個生物家庭作業。那時候我住的地方沒有桑樹,榆樹葉蠶不吃。後來是聽人介紹說,蠶也吃萵筍葉,我實驗之後確定沒錯,蠶寶寶吃得挺歡,而且也能正常的吐絲結繭。現在在根據地裡頭,咱們缺乏桑樹,剛種下的小桑樹你得讓它茁壯成長,大家都接受過植物學的基本知識教育,把小桑樹的樹葉摘光了,桑樹是要死的。摘一批樹葉,小桑樹長不快。可是咱們現在需要出口生絲換取購買機器裝置的錢,所以我才建議用大規模種植萵筍的辦法來彌補桑樹不足的問題。萵筍葉替代桑葉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讓大家給我歌功頌德的!”

鳳臺縣組織部的幾名幹部們一個個黑著臉聽陳克批評,沒人敢吭聲。伴隨著根據地猛烈擴大,人民黨的幹部缺口問題也更猛烈的爆發出來。黨員幹部隊伍裡頭一度認為根據地會全力提拔大批的幹部到地方上工作。可陳克主席不僅沒有這麼做,反倒是開始強化幹部培訓。在新擴大的根據地裡頭,哪怕在各地維持軍管,單純的維持現狀,也沒有全面鋪開建設。

在根據地建設中表現出色的幹部不是沒有,經組織部選定,挑選出了近千名各級優秀幹部。經陳克主席選定了五百多人。這些同志調到新開闢的地盤上去工作。新幹部們紛紛接替了這些幹部在老根據地中讓出來的位置。可經過幾個月的工作,問題就浮現出來了。特別是鳳臺縣老根據地好大一批“萵筍葉養蠶勝過桑葉養蠶”的報告遞上來,一直在各地視察、安排工作的陳克是高度重視此事,專門趕回鳳臺縣處理此事。

“同志們,我們制定政策是為了解決問題。沒桑樹,只能上萵筍。萵筍收割的時候,蠶寶寶天天吃萵筍葉,部隊、機關,天天吃萵筍。就我所知,同志們一連好多天萵筍不改樣,這也不是多心甘情願啊。在平原地區還能透過這種強制手段解決問題,在山區種萵筍就很糟糕。沒有適合的土地,更沒有那麼多人吃這萵筍。比較起來肯定是種桑樹更加合適。若是這種方法在整個根據地推廣開來,這是要鬧哪一齣呢?”

有組織部的幹部說道:“陳主席,這不也是個討論麼”

“討論當然是可以的,但是論據不能是陳主席說。陳主席還說要實事求是呢,這會兒怎麼就聽不到說這個了?”陳克用疾風驟雨一般的語氣直接反駁了回去。

組織部的年輕幹部們一個個陰沉著臉不吭聲了。他們想說些什麼,可大家知道這麼說肯定是傷了和氣。

瞅著這群人,陳克實在是感到無奈。怪不得解放戰爭中黨以那麼強大的能力,以及那麼多忠誠可靠的幹部,依舊在解放後遇到了不少問題。解放戰爭期間,伴隨著地盤的猛烈擴大,原有的幹部們根本不夠。大批並不合格的幹部進入了革命隊伍裡頭來,可是弄出一堆破事。

現在根據地有經驗的“老幹部”都充實到第一線基層去了,陳克一度認為留在後方的幹部們能按照以前定下的規則把工作幹好,讓在最艱苦的第一線基層工作的同志能沒有後顧之憂,事實證明陳克實在是太理想化了。

組織部的幹部們不太敢說出的理由陳克大概能猜出來,不就是怕批評教育的時候傷了面子麼?而且這事情還牽扯到“陳主席”,萬一有人拿著雞毛當令箭,用“大不敬”當藉口反駁,組織部現在都一群年輕幹部,他們真的不好說話。

這就是所謂的“官僚作風”吧?陳克很懷疑的想到。此時陳克才算是明白什麼叫“精銳盡出,後院起火。”稍微平息了一下情緒,陳克說道:“讓這幫同志做個自我批評,另外,我想問問,黨委都去幹什麼了?這麼個結論是黨委集體討論出來的麼?還是有些人一拍腦袋給我想出來的?”

說完這些,陳克也覺得很是喪氣。其實這該歸紀檢委管,可紀檢委裡頭也充斥了一群年輕同志,而且把這件事挑出來的還是紀檢委的同志。

“這還是勞動的少!”陳克拋下這句話,就讓組織部的同志趕緊去辦事。

陳克本來還是一肚子氣,但是很快就恢復了一定的冷靜。這還是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