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能掌握了國內這個行業。這樣出口也好控制,內外稅收也都好控制。”
這是陳克的計劃,人民黨有足夠的實力控制相當的產業,那麼就乾脆對這個行業形成完全的壟斷。
袁世凱和北洋方面的大部分人都沒有意見,自打滿清不得不開啟門戶以來,“國有經濟”在滿清就佔據了主導地位。官府投資興辦實業一直是主流模式,陳克的提議也沒有離經叛道的地方。只是這個規模實在是太大了些。
“關鍵在於出口品質的標準問題。”陳克對此有自己的看法,“就是說咱們出口的產品必須標準統一。例如生絲,蠶種,蠶絲的長度,粗細。這些都要有一個標準才行。而且還要開發能夠出口的品種。中國畢竟這麼大,北方和南方都有各自的特長,能夠出口的產品數量絕對不少。把這些標準談妥,按照統一的規模生產產品,大宗買賣一年出口到五千萬絕對沒有問題。”
袁世凱很有耐心的聽著,雖然他也已經有些不耐煩了。這次請陳克過來本來是談讓陳克掏錢還債的事情,陳克卻大談一番怎麼賺錢的事情。這明顯有點離題萬里。不過袁世凱倒也能理解,如果陳克賺不到錢,他怎麼可能掏錢出來呢?
張謇對陳克的想法完全不支援,他本人是民營企業的大戶,也素來支援發展民營企業。更別說張謇的產業也遭到了人民黨沉重的打擊。見陳克對國家徹底控制各個產業如此熱心,他忍不住上來打擊陳克的熱情,“陳先生,這次談的是中央財政危機,在這點上陳先生到底有什麼高見呢?”
“高見沒有,給國家財政出錢的話,我們倒是有點錢。不過我們也不可能坐吃山空。國家財政收入就如同一張大餅,你得越做越大,各方才能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