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都江堰緊急維修工作完工。新成立的共和國四川省政府主持了開閘防水的儀式。捲揚機將鋼板鉚接成的水閘緩緩拔起,岷江水滾滾而入,繼續澆灌著程度平原上的萬畝良田。
七月一日,安瀾橋經過鋼柱以及鋼筋加固,取消了昂貴的過橋費。同時在都江堰上利用飛沙堰的地理條件,用鋼柱鐵鏈等物資修建了一座簡易的索橋,同樣不收取任何過橋費。這一下成都附近的群眾立刻就讚美起“新官府”來。
甚至不用專門制定戰略,中國歷史上也早就記載過如果控制了巴蜀後下一步的擴張戰略。那就是漢中。有句成語叫做得隴望蜀,那是曹操討伐張魯之後覺得戰略上還無法完成進攻巴蜀,所說出的話。然而沒多久,劉備就從巴蜀出兵奪取了漢中。奪取漢中之後,就可以從漢中出兵進軍“關中”,也就是陝西。
人民黨此時已經擁有河南,控制了陝縣。逃入山西的段祺瑞不僅控制山西,也一定程度控制著陝西、寧夏等地。對這個最後的敵人,軍委現在甚至只用畫地圖就能指點江山了。
“攻打山西甚至不用走太行八陘,從內蒙一路打過去也是辦法。”
“進攻陝西可以從陝縣走潼關,而另一路走漢中,兩邊夾擊的話,段祺瑞難顧兩端,就是個甕中捉鱉的局面。”
“這可不是兩路,最少也是五路。內蒙、河北、漢中這是三路,河南兵分兩路進入山西和陝西。”
段祺瑞如果聽到人民黨中央革命委員會的討論,只怕鼻子都能氣歪吧。討論的要點居然是行軍而非打仗。軍委的同志們也的確是這樣考慮的,要是能夠確保進軍,北洋殘部在何處攔截襲擊,工農革命軍就在哪裡擊破他們,這是同志們的理所當然的考慮。
陳克對怎麼消滅段祺瑞並不是太在意,他考慮的問題更遠一些,“西藏,新疆,外蒙。這些地區才是我們面臨的最困難挑戰。這些地區道路崎嶇,補給困難,更牽扯到收回國土的問題。”
地圖開疆是很容易的,如果是坐在舒適的會議室中邊喝茶邊聊天,地圖開疆甚至是一種極大的樂事。不過前線的部隊就完全不同,西藏的高原氣候,惡劣的補給情況,想去新疆就得經過蘭州外的戈壁灘。至於外蒙是原先內蒙黃金家族流放罪犯的地方,要是真的氣候怡人水草豐美,那地方說什麼也不會被當作流放地。至於外興安嶺更靠北的尼布楚等地,比東北的氣候更加惡劣。部隊的戰士們要面對的絕非是一次輕鬆光榮的行軍。
陳克把這些情況向同志們簡單的說了一下,因為要收復中國主要地區而興奮莫名的同志的臉色也都沉靜下來。邊疆之所以是邊疆,因為那些地方的環境與中原相比的確是太惡劣了。
人民黨大修鐵路,疏通航運,建造船隻,透過“難於上青天”的蜀道阻力極小,這樣的事實的確讓同志們對困難的感受遲鈍了不少。
這次北方各大軍區的司令員也都趕回來參加會議,柴慶國一開始沒有說話,見大家暫時沉默下來,他建議道:“我覺得現在還不如充分利用京張擴充套件的京綏鐵路,先解放內蒙,接著進軍外蒙。”
“那段祺瑞怎麼辦?”華雄茂問。
柴慶國答道:“當年張良吹簫都能散了項羽的八千子弟兵,我覺得招降段祺瑞也不錯。”
“招降段祺瑞?我看難。”華雄茂對此很是懷疑。
柴慶國微笑著答道:“段祺瑞不投降,他的部下可未必肯跟著段祺瑞一起送死。現在已經有不少跟著段祺瑞逃進山西的北洋軍偷偷跑回來河北。只要宣傳得力,我不認為北洋軍計程車兵就那麼堅定。”
莫道前路無知己222章解放戰爭(七)
“段祺瑞在山西禍害的也不輕,如果他投降了,我們好歹得保證段祺瑞的人身安全。還不如打進山西,抓了他之後殺頭。那也算是對人民有一個交代,對以前義和拳起義的兄弟也算是有一個交代。”華雄茂對柴慶國說道。
武星辰始終沉默不語,聽華雄茂這麼說,他忍不住開口了,“華部長,義和拳失敗之後就完了,現在的革命與義和拳沒什麼關係。就算是我們不放過段祺瑞,那麼多北洋軍的河北籍士兵也只是聽命吃飯。能讓他們投降的話,對大家都好。即便消滅段祺瑞,也最好只消滅段祺瑞和他的那些死硬鐵桿份子。”
華雄茂其實是想打仗,他雖然名為國防部長,執掌軍令。不過國防部的職權越來越被軍委、總政治部、總參、總後勤處分走。國防部越來越變成了一個有名無實的機構。面對這樣的變化,華雄茂是越來越著急,心裡面一著急,自然是心浮氣躁,說話失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