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員回去工作之後,柴慶國忍不住對著參謀長吆喝起來,“根據地現在兩億人口,現在居然鬧出來勞動力供應不足!”
參謀長當然不能跟著柴慶國一起罵娘,他實事求是的說道:“柴司令,不用說太久,五年前有人說仗能打到這個規模,你信不信?”
柴慶國並不是真的急火攻心導致破口大罵,他很清楚現在這仗的規模到底有多大。人民黨雖然最看不起舊文人,人民黨在文化教育上也抓的很緊。例如文化中的詩詞教育就是其中之一,辛棄疾的永遇樂柴慶國也讀過,他對“氣吞萬里如虎”這句很有感觸。
理論上人民黨甚至可以組織最南端的廣西向東北的進軍,實際上最新一批的部隊裡面甚至就有廣西籍的戰士。他們中的一部分同志已經編入蒲觀水的部隊,要不了多久,這些真正走過萬里之遙的戰士就要參與進軍東北,甚至進軍朝鮮的戰鬥。
柴慶國是對中央提出的“勞動力供應不足”帶來後果感到不安。這後果是各個地區,各個部隊都要想方設法自己解決問題。如果中央都表示無法立刻解決問題,就更別指望地方能夠靠一己之力解決某條戰線上的問題。
參謀長當然知道問題所在,他沉聲說道:“我已經請李潤石同志過來商量此事。希望他能夠不再堅持遣散北洋俘虜,儘可能多利用這方面的勞動力。”
正說話間,警衛員進來通報,李潤石同志到了。
事情如此緊急,所有的客套都免了。參謀長立刻開始介紹情況,“京漢線已經飽和了,所有火車頭、車廂都已經編進去了。運河運輸也已經飽和,運河各段都進行了疏通,運力也都到了上限。各個工廠全部滿負荷運轉,全國各軍區的所有部隊,只要不打仗的,都去從事各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