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49部分

這不是懲罰,而是正常的只為調動。英國方面召回漢弗萊爵士還有一個目的,他們希望能夠研究擴大英國在中國的銷售額度,拉動英國本土的經濟。漢弗萊爵士也算是載譽而歸,在中國當公使日子挺好過的,人民黨難對付,卻是明白人。漢弗萊爵士抱著生意局勢生意的態度,在中英貿易中乾的順風順水。例如漢弗萊爵士大力促成的馬來租地專案,人民黨每年要從馬來運走幾千萬噸油棕籽,一噸油棕籽收一英鎊的出口稅就是幾千萬英鎊的收益,英國還得到了一個穩定的棕櫚油供應。馬來的土地得到了充分的開發,從任何一個綜合效益上,大英帝國都得到了巨大的實惠。

這只是漢弗萊爵士的功績之一,東南亞的椰子以及石油買賣,都擴大了英國的收益。一個為帝國每年增加上億英鎊收入的人,自然應當被當作功臣來對待。現在英國需要這位功臣為英國作出更大貢獻。

英國變化不大,這是漢弗萊爵士對倫敦最直觀的感受。中國的變化太快了,首都鄭州從一個火車站為主的城市,幾年工夫就變成了一座現代化的大城市。樓房、工廠、鐵路,瘋狂的建設著。不僅僅是鄭州,整個中國每天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這些變化讓漢弗萊爵士從目眩神迷到習以為常,等他回到英國之後,反倒不習慣起英國來。至少已經完全不習慣英國本土難以下嚥的食物。

英國內閣就中英貿易的會議等到漢弗萊爵士回來之後才正式召開,漢弗萊爵士給內閣特別委員會做了一個報告,介紹並且評估了中國的消費能力,令人驚歎的建設成就震動了特別委員會的眾人。然而漢弗萊爵士好歹在中國待了這麼久,他卻不認為這能證明中國有消費能力,他認為這恰恰是中國缺乏消費能力。

“中國的財富都用在了固定資產投資上,或者是長期的重工業投資。民間的消費能力被壓縮到了很可憐的地步。既然英國沒有能夠控制中國這些國有資產,也不可能從中國國有資產上分到一杯羹。想進一步開啟中國的市場,英國需要更多努力。”漢弗萊爵士用這樣的話作為結尾。

特別委員會的委員們聽完這話,腦子裡面都冒出鴉片戰爭的舊事。當然,這念頭很快就被打消。中國大修鐵路公路,包括與緬甸接壤的雲南也開始修建公路與鐵路。如果中英開戰,在英國獲得全面優勢之前,他們就得考慮中國軍隊衝進緬甸的可能性。緬甸旁邊就是印度,一想到中國550萬陸軍,英國上層的心情就變得不好起來。

原本英國想在1930年向中國出口2000萬噸原油,經濟危機之後英國經濟受到不小的傷害,中英之間的貿易勉強維持了1929年的水平。眼瞅著1930年的中英貿易有可能中斷持續了二十幾年的不斷增長,進入下跌的軌道,英國政府當然萬分著急。

有利條件也不是沒有,經濟危機逼迫英國放棄了金本位制度,雖然“不可兌換金本位制度”聽著與金本位制度還是一脈相承,實際上這已經變成了法幣制度。既然中英兩國的鈔票都已經變成了紙,一度橫在中英兩國之間的最大貿易障礙現在就解除了。當然,解決了一個問題,下一個問題就出現了。英國人如果允許中國的人民幣成為正式的世界性貨幣,允許中國出現貿易逆差,英國人手裡面拿了一堆人民幣,那該怎麼投資增值呢?

把漢弗萊爵士召回中國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詢問這個問題,中國是否接受英國在中國進行投資。不是小打小鬧,而是真正的大規模投資。

對中國人而言,英國的大資本家是“中國的老朋友”。對英國上層而言,英國大資本家也同樣認為中國政府是“英國的老朋友”。現在朋友既然遇到了問題,那該怎麼互相幫一把呢?

英國公務員體系也是個官僚體系,漢弗萊爵士可沒敢把自己在中國做的各種準備都給拿出來。他現在看著風光無限,背後不知道多少人羨慕嫉妒恨。漢弗萊爵士當然清楚花花轎子人人抬的道理,有些事情不是不能做,不是不能公開作,而是要看到底拉上誰來做。利益集團這個東西很現實,投奔對了利益集團就能再上層樓。找不對人,那就等著穿小鞋穿到死吧。

內閣特別委員會只是個大面上的組織,白天的會談只是開胃菜,晚上的私下宴會才是主菜。邀請漢弗萊爵士參加宴會的人數有限,就那麼五個人,一位內閣大臣,三位大亨,加上漢弗萊爵士,都是劍橋大學畢業的。討論完關於牛津艦橋的划艇大賽之後,飯就吃的差不多了。談話就到了關鍵部分。

漢弗萊爵士首先從內閣大臣那裡得到了訊息,現在內閣有一種想法,想提拔漢弗萊爵士到財政部工作,但是也有人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