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道派們得知第一師團調往庫頁島的命令不變,內部人員可就炸了窩。對日本而言,北海道已經是苦寒之地,更北的庫頁島更是艱苦的場所。大家在東京待久了,誰都不想去庫頁島。這不是調動,這是流放。
士兵們對請願的日本民眾開槍,在皇道派眼中也是大事件。從感情上,士兵們頗為支援請願者,認為請願者們說出的是自己想說的話。他們請求天皇出面收拾日本的混亂局面,何故就這麼在皇宮面前喋血了呢?
“天皇到底是日本人民的天皇?還是那些達官顯貴手中的傀儡?”這種說法在第一師團,乃至對當今日本局面很不滿意的人中越來越有號召力。在日本的封建時代,是沒有普通人敢去打攪天皇的。在這個工業化時代,日本下層越來越希望擁有政治上的權力。他們自己很可能都沒有想明白自己的想法,既然天皇是日本權力法理上的來源,為什麼下層就不能從天皇那裡得到權力呢?
北一輝倒是能夠理解這些人的想法,正因為理解了,北一輝才覺得喜憂參半。他當然希望革命能夠成功,但是人民沒有真正組織發動起來,革命的成功就不可能。只有整個日本下層都聯合在一起,革命才能成功。統制派好歹逐步將上層聯合起來,日本下層的運動甚至還沒有從自發到自覺。
這些天,北一輝這些年開始經營的各地的支部傳回來不少訊息,各地都已經知道了這次向天皇請願的事情,大部分人的反應是頗為訝異。人民直接見到天皇,在日本人看來是新鮮刺激,甚至有些“大逆不道”。當然,“日本人民的天皇”這種說法,倒也刺激了日本不少百姓。讓他們開始考慮這種可能性。
反倒是被有人開槍殺害請願者,接下來軍部那幫人努力的宣傳請願隊伍中有人意圖對天皇不利,這些說法符合了日本百姓的膽怯心理。人民不敢面對大人物去爭奪屬於自己的權力,他們認為自己的力量太渺小,不足以與那些人對抗。事實的確如此。只是永遠不去爭取的話,就永遠不可能得到權力。因為權力這個東西絕對不可能是被別人施捨的,而是需要靠自己去爭取的。
就在這麼一團混亂中,新的訊息終於出來了。內閣首相高橋是清在最新的內閣會議中決定裁軍。這個計劃整體比較合理,日本將把陸軍裁撤到9個師團和兩個旅團。海軍則以一個六六艦隊為現在的規模。對於裁撤部隊的未來,高橋是清準備重建一系列日本國有企業。包括電力、交通、糧食,還有諸多其他的核心企業,與中國現在的經濟佈局比較一致。軍人退役之後到這些國有企業工作,企業可以得到訓練有素的勞動力,軍人也能得到比較穩定的就業機會。
這個計劃得到了日本官僚階層的支援,卻遭到了包括軍部上層乃至財團的反對。各種謠言滿天飛,大概都是在指責高橋是清。原本就不想去庫頁島的第一師團尤其激憤,軍官認為裁撤軍隊很可能要對第一師團開刀。
北一輝當然不會這麼認為,見識過中國強大的國有企業之後,北一輝並不認為國有企業有什麼問題。在中國,從軍可是一個很好的道路。退役軍人都有就業輔導,要給安排工作的。能到國有企業工作本身就意味著穩定的工作,穩定的生活。就北一輝所知,哪怕是最終選擇出來自己單幹的退役軍人,開個飯店,只要味道不算差,也能得到不少老戰友的支援。退役頭三年,軍人想申請進行的技術培訓,例如上大學,或者進入技術學校培訓,甚至申請進行廚師培訓,國家都會免除退役軍人學費。
日本能否真正執行這樣的政策才是北一輝擔心的,對安置退役軍人就業這件事反倒很支援。
就在北一輝把力量放到了聯絡各地民眾力量的時候,第一師團的安騰中佐前來找北一輝,他焦急的說道:“北先生,現在第一師團情緒很是波動。上次那些年輕人又準備鬧事了!”
北一輝登時就問道:“他們手裡才有幾個兵?第一師團才有幾個兵?他們還真覺得能夠戰勝其他的十四個師團還有海軍的那幫人不成?”
“現在已經不僅是第一師團,其他的部隊也有人開始串聯。”安騰輝三答道。裁軍計劃一出是人人自危,日本的國有企業本來就不是那麼好進的,軍人們根本不相信這種計劃有什麼可以執行的可能性。另外想在日本城市安家並非是一個容易事情。光有工作絕對不夠。
“現在根本不到時機,不管他們說什麼,都不能動。”北一輝對安騰輝三下了死命令。政治上的競爭往往不是誰有能力獲得勝利,而是看誰能夠堅持到最後。局面到了如此地步,已經根本不缺乏人跳出來。大家要看的僅僅是誰能夠堅持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