儺彰欠吹乖敢獬雋Α�
就張玉通在根據地所見,做工的男女幾乎對半,甚至不少老頭子老太太們也挑著擔子運桑葉,或者在桑園裡面採桑葉。在江蘇,如果老年人還能出來做工,那必然是手藝精湛的,這樣的老把式能有幾人?至於老太太就更不用說,更是沒人會僱傭他們。在調查中,張玉通發現,這些老頭老太太乾一個月下來也能掙七八十斤米錢。雖然人民黨的紙幣怎麼看都彆扭,但是拿著這些紙錢就真的能買東西。大批沒什麼手藝的老頭老太太靠做工養活自己,在江蘇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老頭老太太尚且如此,年輕人掙的更多。
張玉通完全反對江蘇進行人民黨那樣的土改,但是他卻想讓江蘇如同人民黨那樣不收稅。只是這話他不太敢向王有宏說。王有宏手下的四萬多軍隊警察,不收稅吃什麼?
只是一收稅,江蘇的桑蠶業成本立刻就上來了。人民黨的桑葉不要錢,生產出一擔蠶繭需要支付的工資居然被壓縮到二兩銀子。就算是生產出一擔生絲,成本二十兩。市面上生絲價格是二百兩。這中間一百八十兩銀子的差價全部落進了人民黨口袋裡頭。
而江蘇從桑葉到蠶種,養蠶,繅絲,每個環節都要錢,官府對每一個環節都要收稅。二百兩中到要被收走最少一百兩。這一比較之下,賺了一百八十兩的人民黨應當是盤剝如狼似虎。偏偏在人民黨治下的百姓看來,人民黨卻做的極為漂亮。根據地裡頭人人有錢掙,而且物價極為便宜,很多鐵農具的價格居然是江蘇的十分之一。更氣人的是,人民黨提供布票,拿了布票,能以江蘇四分之一的價格購買布匹。由於價格差距如此之大,江蘇的商品根本進入不了人民黨的根據地。
“張議員,你們代表團對這章程該怎麼定有什麼籌劃麼?”王有宏並不知道張玉通有如此多的想法,他對人民黨一年賺到兩億多海關兩的事情極為感興趣。人民黨有四省之地,即便是江蘇丟了蘇北,蘇南的產量能有人民黨的五分之一,四千萬海關兩,王有宏也就很滿意了。這樣的一筆錢,哪怕是拿到一半,王有宏也能得到兩千萬兩。
養四萬軍隊的開支極大,蘇南是富庶之地,這從財政上是好事。從軍隊方面就未必是好事。江蘇人不願意當兵,北洋軍裡面一個普通士兵一年要支出近百兩,按照北洋軍的標準,江蘇的四萬軍隊一年就是四百萬兩的銀子的支出,加上政府官員的營運,這就得小一千萬。
王有宏堅信,沒有自己的軍工業,就不可能保障自己的安全。南京有金陵兵工廠,可想維持這兵工廠每年的營運,又是近百萬兩銀子的支出。除了這些,還要建工廠,開學校,兩千萬兩已經是最低的支出。隨便出點天災人禍,每年的支出只怕就得翻番。現在眼見到議會準備在桑蠶業上大幹一番,王有宏決定在促成此事的基礎上,也要把稅收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張玉通代表團倒也商量出了一個章程,此時他硬著頭皮說道:“王都督,我們代表團的章程是成立咱們江蘇的絲綢業公司,把所有與絲綢有關的產業統統納入這個絲綢公司來營運。從蠶種分發,蠶繭收購,繅絲,到出售,統統由這個絲綢公司來營運。”
王有宏在代表團裡面也有自己的人,這個計劃他也知道。不過王有宏畢竟是外來戶,真正在江蘇掌權也不過這麼三年多時間。即便是他派出的所謂“心腹”,王有宏自己也不敢完全信任他們。他說道:“張議員,這章程具體說說。”
“對啊,張議員,既然這桑蠶業大有可為,你就趕緊說說。”其他議員也嚷嚷起來。
雖然事前也有商量,甚至有些串聯,張玉通也知道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他只能硬著頭皮說道:“現在人民黨在生絲上銷量最大,洋人以他們的價格為準。人民黨的代表也曾經說過,這叫什麼議價。就是最大的買家與最大的賣家兩家進行議價,議價之後,其他的買家與賣家都按照這個價格來走。所以無論如何我們的價格都不能比人民黨的高。既然價格定下了,這桑蠶業的利潤也就定下了。我們代表的議員們認為,我們在稅收上也不妨採取定稅。先定個稅收的比例,絲綢公司只交一次稅,其他的捐稅就不收了。”
此言一出,原本議論紛紛的議會大廳裡面很快就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張玉通臉上,議員們萬萬沒想到張玉通等人的制定的章程首要內容並不是如何組織生產,而是直奔稅收而去。
張玉通是用了極大的勇氣才說出這番話的,說完之後,張玉通看著王有宏,想從王有宏臉上看出些變化,以判斷王有宏的心思。
王有宏的臉色並沒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