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5部分

是明白,袁克定為什麼敢這麼囂張,看來是找到了靠山啊。各國公使四處活動的事情,鄭文傑不是外交部的,所以不太清楚。聽袁克定這麼一賣弄,他倒是對當前的局面清楚不少,有些事情也能夠前後照應上了。

前些日子,陸軍部開始討論統一軍令的話題。當時鄭文傑也不知道這到底是誰提出的建議。北洋自己現在遠談不上統一軍令這等事,北洋軍根本沒有離心離德,統一哪門子軍令呢?至於南方各省,鄭文傑也不在乎,他們財政緊張,每個省維持七八千新軍就已經叫苦不迭。

唯一有統一軍令價值的,就是人民黨的軍隊。各方訊息都在證實,人民黨的軍隊規模接近五十萬。人民黨剛打了青島,這麼五十萬部隊的確是一股令人畏懼的力量。不過真的談起統一軍令,到底是北洋政府統一人民黨的軍令,還是人民黨統一北洋軍的軍令。這個問題討論起來的話,實在是有點無從說起。現在聽了袁克定的話,看來這個議題背後很是有不少勢力在營運。

“那大總統之意如何呢?”鄭文傑根本不鳥袁克定,沒一句都是牢牢抓住袁世凱的態度。既然自己錯誤的參加了這次花酒會,那麼即便是再錯,也不能在這等關鍵的事情上繼續犯錯了。

袁克定沒有回答,只是用眼睛橫了鄭文傑一下。北洋的其他幹部此時也有幾個明白過來了。就現在看,袁克定所說的一切都不能代表袁世凱,而是袁克定自己的主意。這次請花酒的目的是讓這些北洋的幹部們出頭說話,至少在袁克定攪起事情來的時候,幫著袁克定說話。這就是扯淡了。袁世凱是個極講規矩的人,下屬做錯了事情,袁世凱還是能夠優容的。但是下屬與袁世凱不是一條心,袁世凱是從來不會手軟的。“一手拿錢,一手拿刀”,絕非僅僅是治軍嚴格,軍令如山。袁世凱最厭惡的就是不懂規矩的部下。

局面到了這等時候,立場很快就明確化了。北洋的幹部們話裡話外都是表明自己絕對聽大總統袁世凱的,這麼說是沒錯的。不過沒有直接說出來的,則是大家絕對不會因為袁克定是袁世凱的大公子,所以大家就轉投袁克定門下的意思。

既然局面變成了這樣,這酒自然沒了意思。沒多久,酒攤就散了。

鄭文傑如蒙大赦,在回家的路上,他一面心裡頭大罵自己的愚蠢,一面忍不住佩服起楊度與袁世凱最新提拔的侍從蔣百里的聰明。他們早早的就看明白事情的關鍵,而自己居然還要親眼見到,親耳聽到之後才知道發生了什麼。

一通自我批評之後,鄭文傑的思路逐漸回到反芻今天得到的情報上面來。袁克定要出使德國解釋青島的事情,各國公使都希望扼制人民黨。這看似很鬧騰的事情背後卻透露出一個訊息,現階段,中外勢力居然都不希望把事情弄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原本北洋裡面一度認為人民黨攻克青島之後,洋人會大怒之下興兵討伐。沒想到袁世凱大總統居然能把事情斡旋到這等地步,鄭文傑實在是真心佩服。對自己今天態度堅定的表態,鄭文傑覺得自己一點都沒有辦錯。

袁克定鬱悶的回家了。北洋政府上層都是他的長輩,他並沒有自信能夠讓這些人支援他。袁克定一度以為自己能夠在以前就相熟的這些北洋中層找到追隨者。事實證明,他錯了。北洋上下是袁克定的父親袁世凱的部下,但是這並不等於袁克定就能以“太子”的身份自然而然的得到這些人的支援。

自打袁世凱奪取中央之後,袁克定就有了一個夢想。推翻前朝者,自然就繼承了前朝的一切。袁世凱推翻了滿清,那麼袁世凱自然而然的就該當皇帝。那麼袁克定就是太子了。這種想象,一度讓袁克定好久都興奮的睡不著。不過事情發展遠不是如此,袁世凱當了大總統,卻沒能當上皇帝。對待袁克定方面,袁世凱幾乎是採取的放逐的意思。以前袁克定好歹還有些公差可以辦,現在已經被袁世凱扔在一邊。

看著其他人紛紛得到了高官顯位,袁克定心裡面如同著了火一樣。

袁克定並不相信袁世凱所說的“公私分明”,這種事情都是讓別人聽的,哪裡有放著自家兒子不用,而是大用別人的道理。那麼唯一的問題就是現在袁世凱無法稱帝。只要袁世凱能夠稱帝,那麼一切都會變得順理成章。

袁世凱興辦國家大圖書館,大博物館,招攬了不少不願意當官的前清名士。袁克定現在沒什麼差事,他就與這幫前清的翰林院學士和一些所謂“精通帝王心術”的老儒有著不錯的交道。他也聽過他們談論皇家的事情。太子不好當,這是大家公認的。為什麼不好當,各人的看法都不相同。有一種說法大為對了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