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部分

了,陳克晚上幾乎是通宵達旦的寫文稿,第二天早上,陳天華一醒來,整齊的文稿已經放在桌子上。陳克則和衣躺在旁邊的躺椅上睡覺。陳天華要做的就是把這些文稿讀一下,有不懂的地方就和陳克討論,如果沒有別的問題,陳天華就修改文稿,把文稿改成普通百姓都能夠明白的文字。有爭論,卻沒有爭吵。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當面來談,不用藏著掖著。

不僅僅是一天兩天,在遊緱講課的這一週,陳克除了每天早晚各一次的洗浴之外,從未脫下衣服睡過一覺。

令陳天華更奇怪的是,同志們對此並不驚訝。因為他們同樣忙得四腳朝天,遊緱倒是提過要幫忙,但是陳克卻讓遊緱專心練習講課。只要抽出空閒來,陳克就會同何足道與周元曉一起來看遊緱備課。何足道針對聽不明白的東西提問,陳克對遊緱的講課舉止做出評價。周元曉雖然還是不愛說話,不過他偶爾也會提出些意見來。

華雄茂和齊會深每天忙忙碌碌,基本看不到他們。每次回來,不是帶了錢,就是扛著厚厚的《黃浦江評論》。齊會深聽到了一個詞,以身作則。這些人民黨的同志們就是以身作則,那些外圍幫忙的青年們一開始也在偷懶,但是很快就覺得不好意思。沒幾天,整個團隊的做事風氣起了很大變化。隨著講座一天天進行,大家不僅沒有懈怠,相反,倒是有些精神百倍的味道了。

看到這些的青年們可不少,主動要求加入的青年也開始出現了。

這真的是陳天華從未見過的事情,一個團隊和組織如此有生氣,如此有感染力。

直到講座第七天,有人來鬧場之前,陳天華甚至認為這次講座就會這樣平穩有序的進行下去。

第一卷來了一位年輕人第25章

第25章

公共講座在1905年的中國本來就是件很奇妙的事情。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做學問是那些讀書人的事。現在的上海普通百姓也知道外國人也在做學問,比中國做的還要好些。無論如何,做學問和百姓沒啥關係。所以各處的海報與宣傳,還有刊登在上海報紙上的廣告,並不能讓百姓對學問有什麼特別的關愛。

上海這個地方的興起,除了作為通商港口帶來了更多就業機會之外,城市的建設是遠遠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陳克一直不愛逛上海,1905年的上海,就是一個充滿了貧民區和棚戶區的城市。除了租界和幾處本地人的老城區還有點模樣之外,陳克對這個城市的評價是“還不如中國80年代縣城的水平”。大量人口進入上海討生活,直接造成了上海未來幾十年居住面積狹小而且混亂的格局。

周元曉家的老作坊,是最符合陳克審美觀的建築,又大又寬敞。幾百平米的晾曬場令人十分滿意。只要一出門,擁擠的小巷,破舊的建築,大片的棚戶區,怎麼都沒辦法讓陳克生出逛街的衝動。

如此糟糕的城市建,完全可以想象普通百姓娛樂生活的貧瘠。所以百姓雖然不愛學問,卻願意去看看熱鬧。

這次的講座的位置距離陳克與遊緱第一次會面的茶館不遠,是英國人幫忙協調的一塊地面。齊會深把地址在黨會上公佈的時候,當時一齊參與毆打外國人的三位,無論是打人的,還是看打人的,都忍不住大笑出來。弄得齊會深反倒莫名其妙了。遊緱連說帶笑的把事情說清楚,與會的同志們也鬨堂大笑。華雄茂且不說,陳克居然也是個一言不合揮拳相向的傢伙,這極大的背離了大家對陳克的印象。至於遊緱大小姐能用筷子戳人,更是不敢想象。

齊會深調侃遊緱,稱其為巾幗英雄。遊緱笑著從口袋裡面抽出一把瑞士軍刀。這是她從陳克那裡勒索來的。“下次再戳人,我就會用這個。絕對不會用筷子那種東西。”

聽了這話,齊會深咧咧嘴,也不敢再說什麼了。

會場在街角,用繩子圈出一個100多平方的場地來。倒也透風透亮,十分公開。第一部分的主講者是遊緱。這年頭沒有什麼麥克風,講課全靠人喊,弄得過大也沒有任何意義。

第一天講課的時候出乎意料的來了300多人。這裡面看熱鬧的大概有一半,另外一半還真的是家長來瞅瞅新學校老師的實力。

廣告和傳單上寫得明白,這個講座是新開辦的上海仁心醫學院的老師的專業講座。這所新學校師資力量雄厚,遊緱老師是德國留學生。在那年代,德國回來的留學生,在普通家長眼裡,這學問高的跟天一樣。

遊緱一身淺灰色西裝,繡花襯衫,腳蹬低腰皮靴走上講臺的時候,下面的聽眾們一時不知道怎麼回事。遊緱這身打扮在這個年代只能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