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1939年有700萬人口,紐西蘭則有160萬人口。在最初的計劃中,中國是卯足了運走800萬人的計劃。但是因為一些原因,運輸量大大降低下來。
紐西蘭與澳大利亞不愧是流放英國犯人的地方,當地家家有槍,民風彪悍。工農革命軍與當地人的相貌服飾存在著的巨大不同,在每一個城鎮,每一個農場,每一個工廠礦山,都爆發了激烈的戰鬥。這些犯罪份子的後代們根本不聽任何勸告,執意戰鬥到底。工農革命軍也只能成全他們。
甚至在被俘之後,俘虜營裡面的紐西蘭與澳大利亞人也進行了“頑強的鬥爭”,兩個月的時間裡面,紐西蘭與澳大利亞的戰俘營發生了十幾起大規模的暴動。各種小規模的反抗事件更是層出不同。在《荊棘鳥》裡面就詳細的描述了這些暴動的過程。
戰爭造成了空前的損傷,這860萬人口在與工農革命軍戰鬥的過程中出現了驚人的死傷。陣亡包括受傷後不治而死的總人數了超過300萬。要知道,澳大利亞當地還有幾十萬土人,刨除這些土人,等於是八個澳大利亞與紐西蘭人白人中間,就有三個戰死了。
紐西蘭的抵抗最為激烈,這個奉行白人至上主義的國家,160萬人戰死了112萬,幾乎所有成年女性都參與了戰鬥。在戰鬥中女性們也付出了數十萬計的生命。
工農革命軍共派遣了五十萬軍隊進攻這兩個地方,傷亡也達到了五萬。
治安戰最傷士氣,陳克聽到敵人激烈抵抗的訊息之後忍不住大大的鬆了口氣。戰爭中的互相殺戮是能夠接受的。雙方都是為了殺死對方走上戰場的。不牽扯屠戮,不牽扯虐待,正大光明的戰鬥,對人的思維上的影響很小。更重要的是,中國方面的戰士不懂英語的居多。沒有語言的交流,只有槍炮上的來往,治安戰的後遺症總算是被解決了。
中國現在最不缺乏的就是服從命令的人民,在移民計劃中,紐西蘭是最優先的移民地點。這個地區面積不大,卻牧場、鐵礦、煤礦眾多。一支由400艘大船組成的人類歷史上空前的運輸隊出發了。230萬中國青年們意氣風發的分批登上前往未來家園的船隻。他們心中固然也帶著一些忐忑,但是這些年輕人們更多的是以一種使命感。
移民部隊實施的是軍事管理,這些年輕人大多數不超過25歲,很多都沒有結婚。當部隊首長要他們以整齊的佇列列隊的時候,十個萬人方陣組成的整齊佇列看著令人心潮澎湃。
最終出現在高高的臺子上的不是部隊的首長,而是另外一個人。年輕人在畫冊,在報紙,在電視中見過的那個人。從擴音喇叭中傳出的是那在收音機中在電視機中聽到過那個人的聲音,陳克用標準的普通高聲說道:“我是陳克,今天我來歡送同志們踏上征程,同志們服從了國家的號召,來到這裡,我要向大家說,同志們辛苦了!”
整個場面登時瘋狂了,這些年輕人的確是響應了人民黨,響應了陳克主席的號召而參與了這次行動。遙遠的從未踏上過的那片土地,將是這些年輕人以後的家園,他們中間的很多人回不了幾次故鄉,但是年輕人依舊接受了這樣的未來。
然而前來送行的不僅僅是親人與領導,還有這位年輕人心目中的神。每一個青年都努力想向前靠,想靠近這位共和國的締造者。想距離他更近一點。
在隊伍中的指揮員,立刻全力阻止大家亂了佇列。畢竟這些年輕人自幼接受的就是嚴格的紀律教育。最終大家還是穩住了陣形。
陳克也沒有多說,他只是親自乘車在一個個的方陣前經過,檢閱了南下的青年。最後,是長達數個小時的檢閱。
在1939年,中國只要超過五十歲就算是進入了正常的死亡年齡。在很多後世的記載中,陳克這位59歲的老人,就那樣穩穩當當的站在那裡,站在話筒前面。十萬人組成的隊伍,以十人一列從陳克面前經過。按照平均兩秒鐘經過一排的速度,加上前前後後的檢閱、發言,陳克站了足足八個小時。
而這位共和國的領導者身上看不出任何疲倦,哪怕下面是歡騰的佇列,而陳克身上洋溢著的旺盛的生命力,以及那種強硬的向上態度,給共同參與的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很多人記錄道,“只跟著陳克主席一起站了兩個小時,肉體上的疲憊就讓精神感到了的麻木。僅僅是這一點,我就理解了為什麼這個人能夠成為中國的領袖。他太強大了。而這次檢閱只是開始,陳克主席到了每一個出發地為南下的同志們送行,每一次都要完全檢閱即將遠行的隊伍。二十場檢閱,每次至少八個小時。陳克主席任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