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當然不可能接受這樣的和平條件,他寧肯把這一切都讓給美國,誘使美國火中取栗,也不會把這一切作為戰敗者祈求和平的代價獻給中國。
英國使者把英國要戰鬥到底的決定告訴陳克之後,陳克沒有任何意外的表示。除非英國人瘋了,或者出了不世的天才,否則英國絕對不可能做出同意的表示。
“我對英國的勇敢與堅定表示讚賞,一個國家就應該有骨氣。”彷彿中國根本沒有和英國開戰一樣,陳克用誠懇的語氣說道,如同他正在和英國使者商談人生哲理一樣。
英國使者最初被這毫無敵意的語氣弄得有些迷糊,稍稍混亂了片刻,英國使者才想起來,此時英國正在和中國進行著戰爭,英國方面付出了慘重的犧牲。陳克如果用尖酸刻薄的語氣來說這等話,或許還算是應景。陳克用一種彷彿上帝一樣的角度贊同英國人應該更加“有骨氣”,彷彿人類看待野獸一樣的垂死掙扎,這是真正的侮辱。
作為使者,這位英國紳士很少失態,但是在陳克面前,他臉上的肌肉痙攣般跳動起來。陳克也不管這位大英帝國的紳士有什麼表現,他繼續說道:“既然貴國已經做了決斷,咱們就說在這種決斷下的後續問題。我們在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抓了不少抵抗的人,他們都是你們的英國的直系後裔,我們正在用船把他們運出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英國方面準備在緬甸還是在在印度接收他們?如果你們不答覆的話,我們就把他們給送去印度了。”
這話裡面資訊量過大,英國使者萬萬沒想到中國竟然開始強制遷移澳大利亞與紐西蘭的當地居民。那可是幾百萬的人口,把他們從澳大利亞與紐西蘭強行運到印度,是一件可怕的工作。
送走了心急火燎的英國使者,陳克終於鬆了口氣。強行遷移這麼多人口對中國也是一件非常艱難的工作。但這也是必須的做法。
無論如何,工農革命軍都不能搞屠殺,更不能搞種族滅絕。把這幫澳大利亞與紐西蘭的白人留在當地,或者關進集中營都是非常麻煩的事情。陳克受到的教育中,在註定擺脫不了麻煩的時候,那就不妨走那條不是自找麻煩的“最麻煩”的道路。放到這次行動裡面,就是把澳大利亞與紐西蘭的白種人都給送回英國統治下的印度去。
當然,陳克也絕對沒有按什麼好心。這麼幾百萬白人到了與英國幾乎斷絕了聯絡的印度,在印度的英國當局一方面可以利用這幫人來鎮壓印度當地的獨立傾向,同樣這些人也會激化印度內部的矛盾。而這些都是英國自己的問題。
強制遣返固然是某種程度的“人道主義危機”,可是這些人回到“英國土地”上的時候好歹還活著。這就足夠了。
莫道前路無知己130亂戰(十)
很多年後,一位在澳大利亞出生,卻在船上渡過自己三週歲生日,最終經歷了種種波折到了英國的女作家在她著名的小說《荊棘鳥》中寫下了這麼一段話,“在傳說中,有種鳥兒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連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來換取這就是荊棘鳥的傳說。”
與這本被稱為澳大利亞的《飄》的家世小說,還有另外一個譯名,叫做《白奴船》。
平心而論的話,被稱為“白奴船”的人類運輸船隻比黑奴船條件要好出去太多太多。在《荊棘鳥》中,作者是如此描述這種“人類運輸船”的。
“它有著青灰色的外殼,無比高大,彷彿是鐵鑄的城堡。看到它的同時,拉爾夫神父就想起了巴士底獄”
這艘被形容為“海上巴士底獄”的船舶是中國在戰前定製的。這也被認為是中國在戰爭前早有預謀的證據。此型船隻一共造了240艘,作為標準型船隻,中國也是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每一艘船上面都有1600多個“人類運輸”艙室。每個艙室長2。5米,寬1。8米,高2。7米。內部帶自來水管與坐便式沖水馬桶。
房間分為帶舷窗與不帶舷窗的兩類房間。房間的門是鐵柵欄門,帶有防撬的合頁與門鎖。每個房間各帶六個固定在牆壁上的床鋪。整艘船共有9600名運輸人員的位置。240艘此型船隻組成的船隊一次能夠運輸230萬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