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嘉永六年)七月,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馬修??培裡(Matthew??Calbraith??Perry,1794~1858)將軍,率領四艘軍艦開到江戶灣口,以武力威脅幕府開國。艦隊中的黑色近代鐵甲軍艦,為日本人生平第一次見到。培裡贈給幕府顯示工業文明的火車機車模型和電報機,而幕府卻只能用力士搬運回贈的大米來展示實力。培裡來航令日本人震驚,深切感受到日本與外國的巨大差距。日本人稱這次事件為“黑船來航”。由於這四艘軍艦合共有六十三門大炮,而當時日本在江戶灣的海防炮射程及火力可與這四艘軍艦相比的大約只有二十門,在不開國就開火的威嚇下,幕府不敢拒絕開國的要求,但又恐怕接受培裡帶來的國書後,會受到全國的抨擊,於是當時幕府的首席老中阿部正弘藉口要得到天皇的批准方可接受條約,並約定培裡下一年春天給予答覆。
這是第一次黑船事件。第二次事件發生在第二年。1854年(嘉永七年)二月十三日,培裡再次率領艦隊來到日本,這次一共有七艘軍艦,而且艦隊一直深入江戶灣內,到達橫濱附近才停船,面對培裡的強硬姿勢,幕府只好接受開國的要求了。於是雙方在橫濱簽定了《日美親善條約》,也是日本與西方列強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其他西方列強跟隨著美國,紛紛向日本提出通商的要求,於是英國、俄國、荷蘭等西方列強都與日本簽定了親善條約。日本被迫結束鎖國時代,幕藩體制也隨之瓦解。
自此之後日本爆發了明治維新,在日本艦隊透過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奪取了遠東海上霸權之後,美國就成了日本在海上的最大敵人。
現在日本的昭和維新正在最危險的時候,美國太平洋艦隊再次出現在日本的東京灣外海,這無疑引發了昭和維新派們的極大危機感。難道美國是準備趁火打劫來第三次黑船來襲不成?
日本過渡政府立刻向美國方面提出了質疑,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回覆是“例行訓練”,這極為不友好的話讓日本更加緊張起來。美國佔領了菲律賓之後,幾十年都沒有在日本的海域搞過任何軍事訓練,這次怎麼就來了“例行訓練”?難道美國還準備沒事就來日本這邊溜達幾圈不成?
9月14日,東京灣外面除了與美國太平洋艦隊對峙的日本艦隊之外,再次出現了一支龐大的艦隊。艦隊採用灰色塗裝,作為旗艦的戰列艦上,中國人民海軍的赤色旗幟在海風中烈烈飛揚。應日本過渡政府的邀請,中國人民海軍與日本聯合艦隊的聯合海上軍事演戲在東京灣外面展開。
中國這次緊急調動了母港在青島的黃海艦隊與母港在福建與臺灣的東海艦隊,兩個艦隊組合成的艦隊包括兩艘戰列艦,四艘航空母艦,萬噸左右的重型巡洋艦也有四艘。天空中飛行的有包括路基的轟炸機,以及航母上起飛的戰鬥機以及魚雷攻擊機的機群。
一時間,東京灣外海成了炫耀軍事力量的場所。天空、海面、水下,集結了這個時代最先進軍事技術的裝備都是劍拔弩張,耀武揚威!
莫道前路無知己106青萍之末(七)
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到日本來完全是為了打醬油的。根據已經到期後自動廢止的華盛頓海軍條約,中國與日本的海軍總噸位加起來超過了美國的海軍總噸位。在美國人的戰略版圖上,首先要選擇的戰略方向自然是大西洋地區。環北大西洋經濟圈甚至到了21世紀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圈,在20世紀30年代自然更是最強勁的經濟區域。更是美國的第一戰略方向。
對美國來講,此時的戰略是南下第一,西進第二,對於東邊的北大西洋則是採取了防禦的策略。儘管羅斯福也吆喝幾句“睦鄰友好”“放棄門羅主義”,不過如果相信美國人嘴上的話,還不如找根繩上吊自殺更爽快。對拉美國家,美國採取的是極力控制的政策。羅斯福剛吆喝完睦鄰友好,在1933年古巴人民起來獨裁者馬查多建立聖馬丁政府上後,羅斯福立刻派遣30艘兵艦進行干涉;1934年美國訓練的尼加拉瓜國防軍,謀殺了尼加拉瓜的民族英雄桑地諾將軍,支援與扶植拉美地區反動獨裁政府。
在美國的東邊是強大的英國,美國還沒有做好與英國撕破臉的準備,在北大西洋方面,美國一直實施著防禦政策。
至於在西太平洋地區,美國實施的是滲透政策。與二戰後西太平洋出現了諸多獨立國家不同,1937年的西太平除了美國的殖民地菲律賓之外,就那麼七個國家,中國、蘇聯、日本、英國、法國、荷蘭、暹羅,以及同屬英聯邦的澳大利亞與紐西蘭。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