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方面的態度很容易被錯誤理解,至少對荷屬東印度當局來說,他們理解為中國這是要對荷屬東印度下手了。荷屬東印度是殖民地,他們自然要站在英國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即便中國其實希望荷蘭能夠“迷途知返”,能夠發表“痛改前非”的宣言。例如荷蘭明確表示選擇中立,明確表示不再摻乎中國與英國之間的戰爭。
荷蘭是個歐洲國家,在歐洲國家的習慣裡面,發出這種氣勢洶洶的照會之後,基本就等於宣戰。更何況中國痛揍過荷蘭,奪取了婆羅洲等地。荷蘭方面並不認為透過向中國“服軟”就能夠取得中國的諒解。荷屬東印度方面心驚膽戰的把這訊息送給荷蘭女王之後,荷蘭女王以及內閣討論中也沒有任何與“外交斡旋”與“服軟”有關的選項。
對中國採取強硬措施,只不過是讓已經迫在眉睫的戰爭就這麼爆發而已。對中國採取服軟的辦法,在未必得到中國“諒解”的同時,註定會引發英國的敵視。
到了1939年2月13日,荷蘭國內的互相對立的反革命黨、自由黨、社會黨等政黨都認同了一件事,不能對來自亞洲的威脅做出任何屈服。已經59歲的威廉明娜??海倫娜??葆琳??瑪麗女王一改在歐洲試圖維持中立的態度,同意了內閣的宣戰條約。正式加入英國集團,對中國宣戰。威廉明娜女王隨即向全國乃至歐洲發表題為《火紅的抗議》宣言,宣稱歐洲要對抗亞洲邪惡共產主義的進攻,希望歐洲放棄內部爭端,在面對中國這個邪惡敵人的時候團結起來。
張伯倫為這篇雪中送炭的宣言激動的淚流滿面,荷蘭這是賣肝賣腎的也要支援英國。對於一直試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