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大海也算是大湖縣的老人了,至少從馮思哲來之前他就來到了大湖縣。
在這裡他看過了太多馮思哲以弱勝強,以敗為勝的事情,幾次看起來他似乎都不行了,可最終事情的結果確還是向著他勝利的天秤而來。為此在這一次呂卓來到了縣紀委並明顯的把矛頭對準了馮思哲的時候,他就暗下了決心,那就是一定要幫著馮思哲說話,因為憑他的感覺而言,這個呂卓雖然年紀較馮思哲大很多,甚至人家還是從省委下來的,可論起鬥爭的手腕他未畢就會比別人強多少。在說現在的大湖縣雖然說伍書記走了,但在縣委裡,尤其是在書記辦公會上,他還是佔有著極強的優勢的。
有了這種想法之後,尚大海就尤其的開始關注起呂卓的一舉一動,尤其是看到他要先拿農業局長祝東農為突破口下手的時候,他在心中禁不住的說了一句臭棋,然後就開始蒐集有關祝東農的檔案隨時等候馮思哲的垂問,他相信等著別人來問他的時候,他的機會也來了。
果然,馮思哲的電話打了過來。說實話,在接到電話知道對方是馮思哲的那一刻,他心中多少還是有些激動的。
以前因為伍書記在,馮思哲的目光根本就看不到自己的身上,可是現在好了,他可以直接與這位大湖縣可呼風喚雨的人物對話了,他時來運轉的機會也就自然的來了。
為此,在電話中,他表示會馬上向馮思哲來彙報工作。
有人想投奔他,馮思哲自然不會拒絕,尤其是在伍書記和孟立德副書記都不在縣紀委的時候,他當然更需要這樣的人了。就此他答應了下來。
沒過一會,尚大海就出現在了馮思哲的辦公室中,此人並同時是一五一十的把案情給馮思哲說了一個清楚,甚至在談話的最後給他出招。由著呂卓把這件事情鬧大。因為祝東農的事情表面看起來似乎有違程式,可實際上確並不違背道德,百姓的確是太窮了,公家的錢是用來幫助百姓的,而不是幹了別的,這件事情真的鬧大,甚至只能給祝東農請功,而不能把人家怎麼樣。
馮思哲聽了尚大海的建議之後當場就表示贊同,並同時讓他繼續的關注呂卓近期的動靜,看看他是不是還有什麼後手,知己知彼方才能百戰無不勝。
尚大海沒走多久,這張有倫就回來了。當然有些事情馮思哲只需自己知道就是了,是不需事事都讓他清楚的。有了尚大海的內應,馮思哲自然是心中有底,這便把有關祝東農的資料拿給了張有倫看,並詢問他有什麼意見。
“領導,你也太神了吧,這才多一會,你就弄清了事情的前後,並還有著這樣詳細的資料。”張有倫不無拍馬屁的成份對馮思哲說著。
“好了,少廢話,這些資料你也看過了,想必你也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以你看這件事情如果鬧大了,對祝局長會不會有什麼影響?”馮思哲笑著向張有倫擺了一下手,打住了對方的拍馬之聲,反問著他的意見。
“影響嘛,是一定會有的,不過。。。。。。是好影響,嘿嘿。”張有倫賣了一個關子這後笑呵呵的說著。“黨的幹部愛人民,這本是一件佳話,在說不過就是動了公款幾百元而以,這個呂卓也要抓著事情不放,可見這個人的心胸不怎麼樣了。”
“好,說的好,那我看事情就這樣吧,由著呂書記他們鬧下去得了,我們就在一旁看戲,你呢速度的把縣裡的那幾個農業專家都派下去,只要不耽誤了全縣農業工作就好。”馮思哲見張有倫也是這個意思,便點了點頭,把這件事情就這樣敲定了下來。
對馮思哲的決定,張有倫也認為是正確的,這便點了點頭,去忙工作了。
張有倫在縣紀委這裡碰了一鼻子灰的事情很快就在整個縣委大院傳開,甚至沒用多久竟然都傳到了各個鄉鎮,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常務副縣長張有倫在縣紀委那裡碰了釘子,呂卓並沒有給他面子,一時間下面的人說什麼的都有。
一種說法是張有倫還是太嫩,雖然是縣政府的二把手,可是新來的呂書記仗著省裡有人,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中。張有倫碰了一鼻子灰,這便表明著呂卓勝了第一仗,至少在大湖縣馮系的人不是鐵打的,動不了的。
第二種說法是馮系在面對呂卓這個省裡空降下來的幹部是沒有什麼辦法的。從祝東農事件開始,馮系在大湖縣一手遮天的事情也要慢慢得到改善了,以後馮系的人要小心了,不要以為入了馮系,只要肯工作,就可以萬事無憂了。祝東農是怎麼樣一個人,那是最不可能出問題的幹部了,可不還是被縣紀委照樣給拿下了嘛,並且馮系還是一點辦法也沒有,這便證明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