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部分

也要多走不少的彎路。可未想到他這話一問出來後,劉永竟然毛遂自薦,說要是論對當地的瞭解,誰也不如他,他願意陪著兩位領導到下面搞調研。在說完這些之後,似乎又是生怕馮思哲不同意一般,他還一個勁的強調,現在鎮裡的工作並不繁忙,且又有專門的幹部各赴其職,總之是離了他鎮政府一攤工作照樣可以轉,還請領導同意。

馮思哲倒是沒有想到劉永會如此的看中自己,想想也許是升遷之路總無人助,讓他不得以才想到了要討好上級,可不管怎麼樣,如果可以有非常熟悉當地工作的鎮長親自陪同,那調研工作倒是會快上許多,他也想盡早的瞭解大湖縣下面的情況,也想早一點做出成績來,又看了看劉永那真誠的樣子,便點了一點頭,算是同意了。

有了劉永的陪同,在到下面瞭解情況的確是事半功倍。

劉永也是一個辦事利索之人,很痛快的就把自己不在鎮上的工作給安排好,然後一行三人輕車簡裝就下了十三里鎮基層村莊,說是輕車,還真是實實在在,因為鎮上唯一一輛公車是配給王廣和書記的,而王廣和此刻正在辦理到城關鎮當書記的事宜,為此在永劉極度尷尬的彙報了一下之後,馮思哲就欣然同意,然後一行三人竟然各騎了一輛二八腳踏車由十三里鎮鎮政府出行,直奔下面的村莊而去。

雖然說大湖縣是有名的全國百貧縣,可常務副縣長竟然會騎腳踏車到下面搞調研,估計當時來說也是一件比較稀罕的事情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 火店鄉(加更章節)

用了五天時間,馮思哲在劉永和何文保的陪同之下走遍了二十六個自然行政村,對十三里鎮算是有了詳細的瞭解和定位。

也好在大湖縣屬於平原地帶,沒有太多的山溝,這樣村與村之間的通訊還並不算落後,馮思哲等人也就可以很容易的走上一圈。

在轉完一圈之後,馮思哲心中對這裡的印像如果一定要用語言來概括的話,那就是十六個字,生活貧窮,思想落後,交通不便,百廢待興。

十三里鎮空有些肥沃的土地,可以種出長勢很好的莊稼,但因為沒有利用好,形不成產量,在加上交通實在不便。這也多虧了劉永的提議讓他們騎單車,不然就算是有車怕那這些鄉村小路也是行不了的。

五天之後,馮思哲和何文保與劉永分手在了十三里鎮,此刻他的心情並不是很好。他很難想像都建國四十多年了,可這裡的百姓生活竟然如此的貧苦,因為大家都太注意養兒防老的思想,為此家家平均起來都有四個孩子以上,這種情況之下那有限的土地又怎麼可以養活這麼多人呢,當連吃都都成了問題,這裡的人不貧窮又能如何呢?

從十三里鎮出去之後,馮思哲兩人又沿途經過了臥虎鄉,新橋鄉,李莊鎮。這些鄉鎮他們基本上都是走馬觀花的一看,因為距離都不遠,情況實際上也都是差不多了,而一路之上他們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劉永無償提供的那兩輛二八腳踏車,最終他們來到了縣城正南線的最後一站——火店鄉。

火店鄉位於中州省永陽市正南方,是江漢省,江淮省,南西省三省交界處。按理說交通應該很是發達才是,可真正來到了這裡之後才發現,除了那一條通向縣城的瀝青路才算可以通車之外,其它通向各鄉村之路也僅僅是高底盤的大貨車和長途客車可以路過,因為這路實在是有些慘不忍睹。沒錯,就是慘不忍睹,一切都是因為這路長久失修,一下雨車在一壓,頓時就產生了無數的大坑,甚至有些大坑都可以讓整輛車突然的沉下去,從遠處看根本就不知道前面會有車。也正因為有這種情況,說不準什麼時候本來還空曠的路面就會突然的橫空出現在輛大車,往往還真能把人嚇了一跳。

看著這己經是惡劣的路面,馮思哲不斷的搖頭,人們都說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也不是喊了一年兩年了,可為什麼在火店鄉竟然還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呢?真是未聞前感覺到不可思議,看了之後更是感覺到不可思議,如果路況一直這樣,那不用說,這裡的人們經濟能發展起來才怪,這裡的人不吃國家救濟款也便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真是搞不懂這裡的鄉鎮領導平時都是幹什麼吃的,他不相信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生活著,他們還會不知道下面最需要的是什麼?這樣的硬體環境之下怎麼可能發展經濟,完全就是一句空談嘛。懷著有些不爽的心情,馮思哲與何文保騎著腳踏車一道走進了火店鄉鄉政府。

因為之前並沒有電話通知,甚至就是大湖縣現在也完全的弄不清馮思哲人究竟現在到底到了哪裡,更甚者有些人都把他都遺忘了,在大家看來一個